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不順手、不好辦、不得勁的事情,有的人總想拖延應付了事,或是依靠他人出手解決,結果每次到最后,都是手忙腳亂,存在的問題到最后也沒有得到解決;而有的人面對問題能迎難而上,換一個思路,換一個想法,想點子出對策來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一項好的創新或改革。
在我們身邊總是不乏這樣的工作能手,大家一遇到困難,總是第一時間想到他,似乎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試想在工作之初他是怎樣成為這樣的“能人”的?當別人遇到困難退縮的時候,他在思考;別人休閑娛樂的時候,他在奮進查資料,把不懂的事情弄明白;別人不愿意干的時候,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久而久之,形成了這種勤于思考,愛鉆研的思路。應用在工作中,總是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在他的手上,有著很多的發明創新和改造,成為大家的“能人”。
對于這些“能人”的創新,大多數人僅僅停留在羨慕的階段,卻沒有思考為什么我們想不出這樣的點子。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遇到自己喜歡的學科,就用盡全力去學;不喜歡的,有時會逃課,繞道而行,結果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不好的學科始終沒有改善。遇到困難的時候選擇退縮或攻堅克難,最后的結果會截然不同,與其浪費太多時間去尋找捷徑,還不如用這些時間踏踏實實解決眼前的難題。
專家能手的大批創新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得來的。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德魯克曾說過:“有些創新的確來源于天才的靈光一現,但大多數創新都源自于創新機遇的苦心追尋,系統化創新始于對創新機遇的分析。”創新的產生需要靈感,而靈感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思考和實踐的基礎之上。沒有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決心,就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往往一個創新的機會就此失去。
工作中覺得哪兒的活干得“不得勁”,哪兒就需要動腦筋改造。解決問題的過程往往就是創新的過程。像我們礦井工作中使用的閥門開啟裝置、油脂桶口控制流量的開關等等,許多小發明小創造都是職工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都是基于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而出現的改革。金源煤礦自接管以來,在管理體制、思想管理、教育培訓、安全管理、技術管理、科技管理等方面陸續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方法,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些創新措施的提出,都是結合煤礦現階段的安全生產情況提出的,很好地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問題,走出了一條精干高效獨具發展特色的創新之路。
這些“能手”們遇到難題總是迎難而上,其實這正是對工作的一種強烈的責任心的體現,一種敬業精神的體現。把企業當成家,為企業謀發展,遇到問題,不退縮不放棄,直至解決問題。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