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讀《活著》有感
春光明媚的四月天,正是讀書的好時節。
結緣
得益于企業開展的“書香安居 干部讀書”活動以及制定的一系列讀書計劃和措施,工作之余,我和我的同事們或讀書,或交流心得,或撰寫讀書體會,忙碌的不亦樂乎,倍感充實。
《活著》是企業推薦發放的四本書之一,也是我最先閱讀的一本書。首選讀它并不是因為這本書獲得了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諸多獎項,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或是我有多么崇拜作者,恰恰相反,書背面的作者照片,土里土氣,形象也不夠“陽光”。之所以先讀,僅僅是因為好奇作品為什么被世人稱贊。
相識
書發到手的第一天,吃過晚飯后,我就拿出《活著》開始讀,本來不抱希望,誰知,一讀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到凌晨12點半,終于讀完了這本書。作者采用伏筆照應、情景交融、襯托對比的寫作手法,巧妙的以第一人稱敘事鋪陳,代入感強,讓讀者有種感同身受的錯覺。作品以主人翁福貴的經歷和他的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大,歷時封建社會末期、民國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大躍進時期,文革時期等,讓人情不自禁去窺探那個年代的生活與人物的心路歷程。期間,沉醉于書中的感覺,因主人翁的高興而高興,隨劇情的變化而心情起伏,或不可思議,或痛心疾首,或長吁短嘆,或熱淚盈眶……各種情愫相互交織,錯綜復雜。
年少的福貴是地主的兒子,人稱闊少爺,“走路時鞋子的聲音,都像是銅錢碰來撞去的”。成年后,福貴娶了家境優越、漂亮賢惠的米鋪掌柜女兒家珍為妻,生活幸福甜蜜他卻不懂珍惜。在心有所圖的龍二誘惑下,煙花柳巷、賭場更像無形的磁場,讓福貴一步一步深陷其中,輸掉了全部家產,從此一無所有。嘆息之余,不由感嘆人生起伏不定,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曾經的“闊少爺”福貴和長根一樣,成了貧窮而且社會地位低下的雇工。此時,母親在寬慰兒子“人只要高興,窮也不怕”。妻子家珍更對他依舊是不離不棄,沒有怨言,“只要以后你不賭就好了”。年齡還小的鳳霞依舊是乖巧可人,并不知家里的變故意味著什么,在搬出大宅子后,依舊在狹小簡陋的屋子里尋找快樂。與此同時,地主父親也沒有像平日里那樣大打出手,而是很是平靜地讓福貴自己挑著銅錢去還債。家庭的變故,社會階層的轉變,是福貴“活著”的第一次蛻變。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庭重大變故的悲傷氣氛還未退卻,喪父之痛、妻離之痛又接踵而來,這時福貴的內心應該是自責、愧疚、懊悔的吧。在來自生活的一連串打擊下,福貴并沒有被擊垮,他要養活一家人。懊悔過去,不如奮斗未來,他選擇默默耕種租來的五畝地。生活再苦再難,也要堅強的扛起來,竭盡全力地活下去,這是福貴“活著”的第二次蛻變。
當妻子家珍帶著兒子回來時,他簡直不敢堅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里被自己拳打腳踢的妻子竟盈盈而笑站在門前。讀到這里,我相信,對于妻子的不離不棄,福貴應該是感恩的。歷經苦難的福貴開始變得成熟,他開始尊重、疼愛自己的妻子,在經歷了世事的無常和苦難的洗禮,一家人能夠在一起,活著,真好。這是福貴“活著”的第三次蛻變。
福貴進城請大夫為母親治病,未想大夫沒請到卻被拉去當壯丁,看著離家越來越遠,福貴越來越傷感,再一次經歷生離死別,而后頓悟人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福貴更想活著。之后遇到解放軍回到家鄉,看著那熟悉的茅草屋,福貴感到從未有過的親切和溫暖。劫后余生的重逢,一家人又團聚在一起,這時的福貴才真正感受到活著是多么重要。這是福貴“活著”的第四次蛻變。
然而命運似乎并不肯定福貴的堅強和勇敢,無情地奪取了兒子年輕的生命。隨后的幾年里,家珍因勞累過度得了軟骨病去世、女兒好不容易找到歸屬卻也因難產致死,女婿二喜忠厚老實也在工作時意外死亡,唯一的外孫因饑餓猛吃煮豆子被撐死,所有親人相繼離去,只留下他孤身一人。福貴的人生似乎沒什么可留戀的,但是他仍然像一棵頑強的大樹扎根、生存,和他的老牛一起堅強的活下去。這是福貴“活著”的第五次蛻變。
感悟
每個時代都有專屬于那個時代的生活背景,引人入勝,引人思考。那些跌宕起伏的時代變遷,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特性以及那時的人物和故事總讓人熱血沸騰,敬佩不已。無論是那些深刻的、痛苦的、無奈的過往,還是福貴在面對生與死的豁達和勇氣……,福貴的故事連同那個時代裹挾在歷史的洪流中滾滾向前,然后悄無聲息的匯入萬家燈火。《活著》讓我明白,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是多么幸運和幸福的事!同時,我也意識到,態度是改變生活的最大能力。雖然,生活中難免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和福貴的一生相比,我們遇到的那些“不如意”又算的了什么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活著”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修行。福貴的故事,簡潔有力,沒有刻意的煽情,文中每一處沉重的悲劇都讓人痛徹心脾,這更彰顯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人性的善良、生活中的“小確幸”是多么難能可貴,讓我們于平淡中看到歡喜,從繁瑣中感受幸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活著”不是吶喊,而是堅持。福貴有自己的堅韌和不屈,每逢處境艱難時,他總是能以打不垮、壓不倒的精神戰勝磨難苦痛、堅持到底,給身處困境的人們以鼓舞內心的力量。人生的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悲傷。反觀自身,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工作、家庭以至于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平淡和平庸。堅持造就了“活著”,只有堅持不懈怠,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感謝一路走來,我們每個人的堅持與不放棄,感恩生活,感恩活著。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正在讀書的你,又有怎樣的心得與體會?
█安居煤礦 徐姍姍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