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過北大才女一個問題:“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她的回答是:“我們堅持讀書,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前些日子,適逢中秋佳節臨近,我去看望父母。父母張羅了一桌飯菜,一家人說說笑笑,大家散去后,父親也去歇息。我離父母家遠,每次來都要住些日子,所以每次來的第一個晚上都是我和母親暢聊的專屬時間。娘倆總有說不完的話,看看手機,不知不覺到了凌晨兩點,發現父親臥室的燈還亮著,想去關燈,母親說父親年紀大了,睡眠少了,他是在看書呢。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場景,父親安靜地看書,媽媽在一邊收拾屋子,年幼的我偶爾與他四目相對,都自覺去讀書了。父母沒有嚴厲要求我們,而我們也自然而然地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父親退休后含飴弄孫,自然看書的時間也少了,只能占用他睡眠的時間,泛黃的書紙,還有剪下又貼起來鄒鄒巴巴的報紙,這是一直陪在他身邊永不變的奢侈品。
讀書,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事情。它不但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更能影響到審美,提高價值觀。不讀書,價值觀就只能由身邊的人決定,沒有閱讀,藝術上的審美也會受到“網紅”的影響。中學時代讀的書好多都忘了名字,但是它們一直影響著我,就像毛姆說的,“你讀過的那些書,如同一輪明月,能夠照亮你心里的暗路,讓你在兵荒馬亂的日子里,也能安頓好自己的心,心情也少了郁結之態”。
作為新生代80后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曾讓我不知所措,現在我盡可能地帶上孩子們去圖書館體驗讀書的氛圍。一開始進去有種新鮮感的興奮,這是讀書的初級階段,慢慢地枯燥無味,再后來,到每次都依依不舍地離開,走的時候還不忘約定好下次來的時間,讀書的樂趣已經遠遠超過他們收到玩具的欣喜,現在讀書已經是他們渴望的最好的奢侈品。每當鄰居擔心兩個男孩子負擔有多大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可能給不了孩子大富大貴的生活,但我可以讓他們讀更多的書,讓他們的內心是豐盈的,始終抱有一份自信、大格局的心態來面對以后的人生。
慢慢地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起先就差那幾本書,但后來才會發現,那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的確,腹中詩書氣自華,內心豐盈品學好。
■金源煤礦 高愛榮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