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濟寧落陵盛源控股有限公司的陳艷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國企女工。今年9月,盛源公司組織職工撰寫以“我和共和國共奮進——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征文。本著就近性原則和親切感,我有必要寫一寫我們煤礦工人,寫一寫煤礦工人與眾不同的“美”。
執著堅守之美,淳樸感人
我所工作的地方原來叫落陵煤礦,是上個世紀70年代濟寧市第一家地方國營煤礦。在落陵煤礦還沒關井轉型前,礦上有位老工人叫郎秀明,他曾任落陵煤礦采煤一區黨支部書記,后調到霄云煤礦工作并退休。
郎秀明在落陵煤礦工作期間有個習慣——每天都下井。他在井下的時間比其他采煤工的都要長,連續多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及濟寧市勞動模范。2009年4月28日是郎秀明到濟寧市領取市勞模獎勵的日子。
那天傍晚,時任落陵煤礦礦長的蔡可杭吃完晚飯、走出食堂的時候,已是下班后的半個多小時了。當路過井口的時候,蔡可杭習慣性地往井口的方向瞥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他看到了剛剛升井的勞模郎秀明。
蔡可杭疑惑地問道:“你不是去參加市勞模表彰大會了嗎?”郎秀明笑笑說:“去了,又回來了!”原來,濟寧市勞模表彰大會上午舉行完后,郎秀明立刻趕回了礦上。市勞模表彰大會的籌辦方給勞模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郎秀明一口也沒吃。他在礦上食堂拿了兩個饅頭,便一頭“扎”到井下。問他原因,郎秀明一本正經地說:“井下正需要人手哩!”
執著于煤礦,堅守于下井的習慣,郎秀明生動詮釋出的是“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落陵精神。而這種精神已成為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的企業文化精髓和無形資產。
搶險救危之美,撼動人心
2018年2月24日上午9時20分左右,汶上縣觀瀾國際小區南紅綠燈路口附近,一輛小貨車突然失控側翻在地,車窗玻璃四處散落。由于車身變形,門窗均打不開,駕駛員被困其中,路面上已有油漬從車下流出。
千鈞一發之際,在路人不明情況駐足觀望時,一群人大步流星沖到車前,合力把車扶起,將人成功救出,避免了事故引發的二次傷害。隨后,他們幫助司機把貨車推到路邊。
處理妥當后,貨車司機詢問他們的姓名,對他們表示感謝。他們只是微笑著說了一句:“和諧社會,互幫互助,理所應當,我們不留名。”說話間,他們便匆匆離開,繼續趕路。
據《齊魯壹點》報道,這群好心人來自我們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是陽城煤電和義橋煤礦的職工,也是集團組織巡回慰問演出的職工演員,事發時,他們正在趕往安居煤礦演出的路上。
無獨有偶。今年7月16日,金源煤礦職工單東、於顏賀兩人,在微山縣金源路劉村橋奮力救起被三輪車壓著的一名婦女和兩名兒童,并及時聯系當事人的親屬,傳遞出了滿滿的正能量,一時間傳為佳話。
16日上午9時30分左右,單東、於顏賀下夜班回家途中,經過金源路劉村橋時,看到一輛三輪車倒在路旁,車內傳來“救命”的聲音。兩人急忙停車快步向其跑去,發現車內一名婦女仰臥在車下,左肩膀已刮出血痕;兩名兒童,大的約9歲,頭部朝下,語無倫次;小的4歲左右,受到驚嚇,哭泣不止,三人被卡在狹小的空間里,動彈不得。
顧不得多想,單東、於顏賀兩人合力抬起三輪車,抱起孩子,救出受傷婦女,并撥通了受害者家人的電話,將三輪車推至安全區域后,又將地上的玻璃碎片清理干凈,等到婦女親屬到場后,才離開。
兩次遇險,雖然險情不一樣,但是救助無缺席。哪個事故現場,都是挺身而出,積極搶險救危,且不留姓名;年輕的煤礦工人傳遞出的正能量足以撼動人心,展現出的更是煤礦工人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臨危不懼的精神風貌。
體面勞動之美,幸福甘甜
能否讓自己的職工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而“五險一金”則是中國勞工是否實現體面勞動的最重要判斷依據之一。今年4月中旬對外發布的《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大學生招聘簡章》第三項“薪酬福利待遇”第一款中可以看到:實行以崗位績效為主體的工資分配制度,主要由崗位、績效、效益工資及年終獎勵等構成;月薪根據企業性質及效益和崗位不同約4000-10000元左右(其中駐外省企業8000-14000左右);享受五險一金、帶薪休假、緊缺人才津貼、健康體檢等待遇。
不僅如此,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在安全生產上抓好四個“勞”——改善勞動環境、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工資、提升勞動效率,讓職工在井下工作安心、省心。2016年12月,安居煤礦一舉通過山東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組織的省級“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示范企業驗收,成為全省首家地方煤礦示范單位。井下形成了一萬米的單軌吊軌道運輸系統,配置了四臺單軌吊機車,所有采掘地點全部實現單軌吊運輸,形成了大運輸模式,減少用工80人。在各礦推行“集產集休”制度,讓職工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雙休”。此舉不僅釋放出更高的產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2018年4月份,運河煤礦取消夜班率先實行采煤工作面“二八制”作業。一線職工表示,避開了夜班這一事故高發時段,人更安全了,覺睡得更踏實了,真好!
長期抓環境改善,做到吃飯餐館化、住宿旅館化、出行班車化、廠區環境公園化,加大“兩堂一舍(食堂、澡堂、宿舍)”的檢查力度,讓職工舒心、放心。
每年組織一線職工到青島湛山職工療養院療休養,每年組織全體職工健康查體,每年給職工提前送上價值240元的生日蛋糕卡,每年針對職工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讓職工的自豪感、歸屬感、幸福感爆棚。成立書法、攝影、羽毛球、乒乓球、讀書等各類協會,并經常性開展活動,提升職工文化娛樂品位。
每年舉辦集團公司團拜會、元旦聯歡會、職工運動會、歌手大賽、曲藝大賽,組織職工藝術團到各企業慰問演出等,陶冶職工情操,豐富職工文化生活。通過集團網站、《濟寧能源通訊》雜志、公眾號、OA辦公系統、廣播、班前會、周一例會等渠道,及時傳遞集團聲音、企業動態和對職工的關愛。職工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與日俱增。
雖然只是擷取了我身邊的煤礦工人的幾個事例,但是足以折射出煤礦工人的崇高境界,他們做的都是凡人小事,卻又是那么的不凡至偉。由此,我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煤礦工人一代更比一代強,而且煤礦工人的美也會越來越多姿多彩。
■落陵盛源公司 陳艷秋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