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看過的人都知道,這部紀錄片涵蓋中國大江南北甄選食材的采集、制作、烹飪的全過程,是一場視覺和味覺的盛宴。再多的山珍海味,縈繞在你心間的永遠是媽媽的味道,她是兒時記憶的味道,是一種家的味道。
小的時候,每逢過年,每家每戶都過油酥酥菜,有土豆、山藥、魚、肉,祈求來年富足有余。我最喜歡的就是酥土豆,將洗好的土豆切成長條狀,把土豆條用鹽、花椒粉、味精腌制一會,將和好的面糊倒入土豆條中,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后,媽媽在院內支起大鍋,將油燒至七八成熱,嫻熟地將土豆放入熱油中。當炸至金黃色時撈起,放入鋪好煎餅的筐中,這時的我們早就期待著眼巴巴的望著出鍋的酥土豆,趁其不備偷偷捏一塊就跑,媽媽總是叫嚷著“燙,小心吃,這幫調皮孩子!”卻總也舍不得責罵我們。我小心翼翼把一塊酥土豆放入口中,一股咸香立馬在口腔中擴散開來,焦脆適中,掛的面粉不多不少,恰到好處。雖然很烹飪過程簡單,但是吃過好多炸土豆,卻總不及媽媽做出來的味道。
媽媽坐在陽臺,陽光照在花白頭發上,顯得更蒼老了許多,老花鏡掛在鼻尖上,扒拉著筐子里芝麻,在挑芝麻里的雜物,像挑珍珠一般仔細。我知道媽媽又在準備我愛吃的芝麻鹽,也是我們母女倆敘舊的開始,一遍一遍聽媽媽講我們小時候的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老了總是愛懷舊,回憶過去。撿芝麻,炒制芝麻,碾碎芝麻,然后裝到一瓶瓶玻璃罐里。從不讓人插手,每當這時我總會說:“媽媽,您做的現在花錢就能買到。”媽媽總會小聲自言自語地說“買的不好吃……”
一罐罐芝麻鹽承載著媽媽的愛,被我帶到百里之外的小家。每打開一罐極大限度的挑逗我的味蕾,開啟了塵封的記憶,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對于每個人來說媽媽的味道各不相同,或許是一盤豬肉水餃,也或許是一碗魚丸湯,更或許是一撮腌制的韭菜花,但是天下所有母親的愛卻是相同的。
現在兒子每每上學之前都問,“媽,下午吃什么?”我問“你想吃什么呢?”“我想吃媽媽做的辣子雞了。”媽媽的味道如此一代一代的在傳承,永不停息……
■金橋煤礦 宋士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