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集團宣傳工作群里收到一條消息:在關于科技創新、小改小革成效等方面的報道中,不要出現“減人提效”的字樣,應該是“提效減人”。剛開始還不以為然,仔細一想,著實不一樣。
減人提效,人員裁減了,效率就提升了嗎?顯然不是。若一味只想減人,不在提效上下工夫,很多崗位人員捉襟見肘,其結果是人易減、效難提,甚至人減了,效反而降低了。
為更好開展活動,平日我在與區隊協調人員時,常聽到這樣的聲音:“真是忙不過來,沒法出人”。出不了人這樣的說法顯然沒有把“提效”放到首位,至于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作為管理人員,應該深思。
“人少活不少,活多錢不多;效率跟不上,人少更難干”。如果薪酬分配結構和激勵措施跟不上,無法激發職工的積極性,那么提效更無從談起。
那么,如何“提效”?就金源煤礦機修廠來說,實行工資全計件考核。按照公平、公正、多勞多得的原則,各班組之間單獨核算,職工月度工資額由完成的工作量決定,取締了之前的“大鍋飯”薪酬模式。實行新的工資分配方案后,職工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還有效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負面問題。這就是“提效”。
“減人”與“提效”,做好升級改造來提質提效是關鍵。例如,我們的副井信號分站集控系統改造,使得上下井口不再設置信號把鉤工,原有的信號工也全部取消,減員13人;TDS智能干選機替代手選皮帶,結束了人工選矸的歷史,減員11人等,這類的“減人”是建立在“提效”的基礎上,非但沒有降低工作效率,更是提高了生產作業的安全性,還降低了勞動強度,增強了職工的幸福指數。
所以,“提效”是基礎,“減人”是成果。用機械化換人,用自動化減人,達到智能化無人值守,用科技創新提升工作效率,用技術手段降低勞動強度,將人力資源科學整合,將“騰出來”的人用到更需要的崗位,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提效減人”。
■金源煤礦 徐帥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