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疫情中,很多人挺身擔當,成為這場無硝煙戰疫中的勇士,上演一幕幕“逆行”故事,然而一抹青春的力量,在陽光下顯現的是那樣斑斕。
曾經被大家認為“90后”只是個孩子的我們,在這場戰疫中,是那樣的勇敢。當看到一名“95后”女醫生騎行數百公里返崗工作;“90后”武漢姑娘開“專車”接送醫護人員;“90后”原本愛美的年齡,一名護士將秀發剃成光頭的畫面;一瞬間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我肅然起敬。一場戰“疫”,讓奮戰在崗位的“90后”,學會扛起了“責任”,和同事們一起奮戰。一個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了愛身邊的每個人。
作為“在家就是為社會做貢獻”90后的我,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疫”,又該如何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疫”情的出現,阻止了我和父母一起過年的腳步,在家的我們決定也要把年過的熱熱鬧鬧,傳統的春節習俗樣樣不能少。掃塵、貼春聯、包餃子,我和老公第一次嘗試自己忙年的感覺,一陣手忙腳亂過后,當熱騰騰的餃子端上餐桌的時候,兒子興奮的要給爺爺奶奶拍視頻,視頻那邊看到家人開心的笑容,心中是那樣的美滋滋;當老公返礦上班的時候,每天我的生活變得是更是忙碌而充實。
曾經不會做飯的我,從開始每頓飯都要打電話邊問程序邊嘗試,到慢慢的看視頻學竅門,再到最后到為了給兒子做出新花樣,竟然也跟著抖音學著做花樣式小饅頭,一個“廚房小白”就這樣在這個假期蛻變啦。
為了每天陪孩子玩出新鮮感,自己設計制作了套圈,在客廳擺起了地攤,把我們的美好童年快樂一起帶給他;忙碌的一天結束后,學著父母的樣子,放點艾葉、藏紅花,泡起了養生腳,曾經不理解為啥父母對泡腳那么講究,原來他們也是為忙碌了一天的自己解解乏,頓時間感覺父母為了操持這個家是多么不容易,拿起手機,和父母通上了電話。看著朋友圈里小伙伴們在家中各顯神通,一場戰“疫”,讓家中的“90后”,學會了照顧孩子,學會了感恩,也找回了做好父母“小棉襖”的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青年一代這樣說到:“希望你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時光荏苒,一幫在“非典”時被全世界保護的“90后”,現如今她們懷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愛得方式,回報這個充滿“愛”的社會。
感動與溫暖,讓特殊時期變的更有“溫度”,也正是奮戰在崗位“擔當”的愛,和在家做貢獻“守護”的愛,凝聚成“我們的大愛”。
■霄云煤礦 閆琳琳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