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作和生活之余,總喜歡給我的同事分享一些美食的做法,她每每都從我繪聲繪色描述中,垂涎三尺,然后非常堅定得說:“明天我也一定做下。”可第二天見面時,她要么說“回到家就太累了,啥也不想干了”,要么說“時間太緊張,沒空做了”等等,還美其名曰自己為“拖延癥患者”。
能推后的絕不提前做,心中的惰性永遠占據心中制高點。其實,我何嘗不也是一樣,就拿寫稿子來說。有時腦子里靈感一現,有了個好的主題和思路,但是總是不去付諸行動。想刷會抖音去寫,再看完朋友圈去寫,要不再看會淘寶吧,最后又推到了明天,過了明天又想等兩天再寫吧。推來推去腦子里的那點靈感和想法了無蹤影,只有自己悔恨當初沒有下筆。
明朝有一狀元,名作錢福,其雖名聲不顯,但卻寫了至今廣為流傳的《明日歌》,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首詩作就是警示世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一去不復返,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力求“今天的事今日畢”。
有一段時間,我因為自己的惰性進入了工作被“催債”的怪圈。第一周應該寫的活動整改措施,我拖延了,想著周末或許有大把空余時間,結果周末出去聚餐了,寫整改措施就被拖延到了第二周。然后第二周,我忙著補整改措施,沒來得及寫學習感悟......一個事拖,各個事被拖,等著同事催我了“整個工區就你沒交了”我才匆忙去補,補了這個才發現,另外一項工作又只有我沒完成了。受夠了被“催”的被動,我決定,先下手為強,再有什么專項活動,我提前自學文件,走在同事的前面。
果然,在這次的“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完善管理 確保安全”主題教育活動中,早早就通讀文件的我,知曉了每個階段的重點工作,提前定計劃,提早做準備,有備無患的感覺真好啊!等同事們忙著補材料時,我已經完成了自己整改問題的好幾條了。活動的各項主要任務、方法步驟、工作要求,我都了然于胸。對活動的了解,使得我做到了學習與工作密切結合,使工作和學習都行之有效。
這一個月來,感覺真好!什么都走在別人前面,沒有被“催”的緊迫,一下子有了“天地寬”的輕松感。所以,我深刻體會到惰性心理仍是學習工作中的“絆腳石”,惰性雖可怕,但是卻可以被戰勝的,只要我們提前制定學習計劃,堅持做下去,就能戰勝惰性!
其實不管在以后的生活還是工作和學習中,我們都要永遠抱著一顆“說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初心,才能使惰性心理離我們越來越遠,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才會越來越好!
█金橋煤礦 宋士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