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時光荏苒,歲月穿梭。自己仿佛還停在去年,以至于筆記上的日期總會寫成“2020年1月”。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若非疫情影響,在外的游子們怕早已毫無顧忌的定好了回家的車票、買好回家的禮物,迫不及待地想回家過年了。轉瞬間,臘八已過,新年如期而至,年的味道也越來越濃了。公園里、道路旁張燈結彩、霓虹閃爍,不禁回想起兒時過年的味道。
兒時的年味兒是老家土暖氣的味道。一鏟鏟的煤塊倒進爐子里,把爐子燒的通紅,房頂的煙囪冒著煙,屋里還是存留著淡淡的煤塊燃燒的味道。還喜歡把爐鉤放到爐子里燒,再拿出來浸入水盆里聽那種滋啦的聲音,樂此不疲的一玩就是好長時間。就這一個土暖氣讓整個屋里暖暖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這年味兒真好!
兒時的年味兒是放鞭炮的味道。三五個玩伴,滿兜裝滿各種鞭炮。在大路邊、池塘邊、田野里總能找到我們的身影。豐子愷先生在《過年》就寫了用鞭炮炸罐頭瓶的趣事,這僅僅是我們所玩的一項罷了。當“彈藥”耗盡之后,幾個人就開始滿村尋找剛放過鞭炮的人家了,在滿地鞭炮皮中尋找“目標”,每當找到沒響的鞭炮都會歡呼雀躍的喊一聲“找到一個”。收集一些之后,掰開點燃,一股股白煙升起,一場小型的煙火表演就這樣開始了,周圍彌散著鞭炮的味道,這年味兒真好!
兒時的年味兒是蒸饅頭的味道。有一首民謠說道:“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當母親開始準備蒸饅頭的時候,我打著幫忙的名義在周圍轉悠,母親當然知道我那小心機,總是吝嗇地揪給我一小塊面團,讓我到旁邊去玩。我老家有個習俗,第一籠饅頭出籠時要放鞭炮,這當然就是我參與蒸饅頭的主要工作了。噼里啪啦的聲音停止后,母親掀起籠屜,頓時廚房里煙氣蒸騰彌漫著香甜的饅頭香,這年味兒真好!
■義橋煤礦 劉希昆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