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唯有一種恩情難以報答——父母恩,用盡一生都難以報答。
當我們還未出生的時候,母親十月懷胎,歷經九個多月的艱辛,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僅此一點就足以讓我們終生難忘,一生難報。當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母親就毫無怨言的哺育我們,母親呵護我們成長……
當我們背起書包走進學堂的時候,是父親用他那高大的身軀為我們遮風擋雨,這一路走來,兩鬢如霜就是時間的見證。當我們走上社會參加工作的時候,又是父親用他那滄桑而又充滿沙啞的聲音,指導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做人的原則。質樸的話語,簡短的道理讓我們一生受益……
當我們受到挫折的時候,回到家里,一個人不聲不響的悶在房間里,你知道房間外的父母此時的心情是何等的糾結,何等的難過,他們也在默默的流淚。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等待,等待你走出房間的那一刻,為你獻上一桌好吃的,然后輕輕的說一句“沒什么大不了,都會過去的”,他們都始終用那顆大海般的心來包容著我們。
當我們到了成家的年齡,他們又充當了月老的角色,為我們不辭辛苦的奔波著,忙碌著,張羅著婚事。這時的他們已經是歷盡滄桑,滿頭青絲變白發;臉上也印上了歲月的痕跡;身體也有了些許彎曲,但是卻滿臉洋溢著笑容。
當我們結婚后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日子而忙碌。此時,卻忽視了父母的存在,他們已無任何心愿,只求兒女平安,有空常回家看看。
常言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做子女的義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孝敬父母要真心相待。犬馬為我們勞作,我們尚能給它飼養,但是它們不會尊敬人。所以我們不能像對待犬馬那樣對待父母。“孝”不只是體現在給父母吃飽喝足,我們還要尊敬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內心,知道它們的精神需求,物質需求。真正做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牢記父母的年齡,一方面會因高堂的健在而高興,另一方面又會為他們的入暮之年而憂懼。
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初的父母就是現在的你和我。趁父母還健在的光陰,讓我們盡一份力所能及的孝心,別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才恍然大悟。“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最深沉的悲哀。
現在讓我們再回首那首最熟悉的詩歌: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閉上眼睛,細細品味其中的愛是如此綿延,情是如此溫馨。
█運河煤礦 李月柳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