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親已經80多歲了,可喜的是仍然耳聰目明,每天下下棋,看看報,散散步,看似怡然自樂,其實對親人的牽掛卻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侄子、女兒求學時,要不定期給老人報個平安,匯報一下學習情況。后來兩個孩子相繼在外地參加工作后,跟爺爺定期匯報思想和工作更是成為常態。不同的是,以前老人家說的多,現在卻是聽得多了,不用說,老人非常關心兒孫輩的成長。因為我在井下工作,平時老人更是多了一絲牽掛。每當新聞報道說哪里發生了安全事故,老人就會打來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后來父親怕影響我休息,就慢慢學會了發短信,字數不多,但我知道那敲打的每一個字都費了不少力,每一筆每一畫都凝聚著老人家的牽掛。顯然我雖已50歲了,但在老人眼里仍然是孩子,難怪不少人感慨,父母在,我們就永遠是沒長大的孩子。
父親有退休工資,基本不花我們的錢,日常聽說親戚鄰里有困難也總是慷慨相助。前幾年還別出心裁的在家中設立平安獎。家里有人一年內工作(學業)上進,身體健健康康,年終都會領到一筆獎金,雖然數額不多,但卻表達出老人對全家人的愛意,希望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順順當當,平平安安。
記得前年,陪老爸乘車去濟南看望90多歲的大姑,3個多小時車程,他卻說一點也不累。兩位老人雖然經常通電話,但是畢竟兩三年沒見面了,一見面都非常激動,那份親情溢于言表。我和表姐添加微信好友后,隔段時間就提前約好,讓老人們互相視頻交流,彼此減少一些思念。平時每當子侄甥女來探望,老人家不忘憶苦思甜,回憶自己吃過的苦,列舉如今的好,最后不忘叮囑其安心工作,鍛煉好身體,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時刻不忘自己共產黨員的責任。
今天本計劃同愛人帶老人家出去吃頓飯,可看得出來父母明明怕花錢,卻說出去吃影響休息,最后還是在家吃的。我想說,老爸老媽啊,該享享福了。歌曲《父親》說,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可今天我想對父親說,兒子不想登天摘星,也不需要出人頭地,更不愿讓您做梯做牛,只想讓您平安度余生!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巍峨而堅定;父愛如天,粗曠而深遠;父愛如海,深遂而包容。父母的牽掛是鞭策,是激勵,也是我們干好工作、回報社會的動力,有了這份牽掛,就有了沉甸甸的責任。作為煤礦工人,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履職盡責,確保安全生產,因為自己安全了,家庭才幸福,企業才會壯大,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義橋煤礦 王強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