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軍人,轉變為一名礦工,雖說是兩者間的關聯不是太大,卻把我的青春和花園煤礦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最初的抵觸,到最終的熱愛,煤礦對我來說,已不僅僅是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它更是一種“情懷”,因而才能讓我一路走到現在。
再回首,已是十幾個春秋,我們與礦山共成長,也幸運的見證了煤礦的滄桑巨變!
當初空空蕩蕩的大院,辦公樓、宿舍樓、井架等等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孤單和冷清,因為是建礦初期,一切都還在完善之中,偶爾會有同事走過,看不到一點繁榮的景象。由于條件有限,再加上當地的水質特點,以至于我們洗刷用的自來水都是乳白色,就連宿舍樓的空調過濾隔段時間都要清理一次,所以效果也不是很好。生產區隊少,崗位也少,大家沒有固定的工作崗位,哪里需要哪里搬。班車少,大家只能輪流回家每周3次,手握乘車票的感覺貌似超越了人民幣。工作中的問題也比較棘手,畢竟都是一些新鮮出爐的問題,我們只能在研究和探索中不斷積累經驗,找尋處理問題的最佳方法,建礦初期必定是艱苦的,但也是最有期盼的,礦領導班子時刻親臨現場指導和支持,以及花園人的鉆研精神,終于在日復一日的拼搏中打造成了今天的智慧礦山。
十五年的青春奉獻在花園煤礦,陪伴著“花園”的成長與壯大,礦區內有了假山、魚池、體育館,紅花綠葉令人心曠神怡。宿舍樓從最初的一排變成了如今的三排,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獨立wifi,健康的飲水設備,整齊劃一的床單被罩,升級以后的中央空調等等……特別是每天準時出發的班車,讓我們不會再有遠離家鄉的擔憂和惦念。而我們,也從20歲的楞頭小伙兒,變成了手里有活兒的“大老師兒”,也變成了孩子們口中的叔叔和阿姨!
十五年的青春,仿佛一晃而過,美好的回憶卻刻在了心里,“花園煤礦”這四個字,對我們這幫“元老”來說,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青春已不復重來,回憶也僅此一份,我們更加期望下一個“十五年”,再回首看“花園巨變”!
■花園煤礦 劉華健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