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西一年半載沒動過了,扔掉吧。”“這個小風扇也壞掉了,沒法修了,扔掉吧。”“還有兒子屋里那一摞書,都上大學了,用不著了,扔掉吧……”“先別扔,說不定什么時候能用得上,怎么不知道過日子呢。”一日,在家打掃衛生,整理物品時,與老公意見相左,老公喜歡囤東西,不舍得丟棄,不懂得斷舍離,導致廚房、陽臺、衣柜等地方越來越擁擠,可用空間越來越小。
每到換季整理衣物或打掃衛生時,總會想起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不需要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不是簡單地“扔扔扔”,并不是讓我們放棄所有的,它只是讓每個人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舍棄對自己無用的物品,重新出發,找到新的增長點。舍得,會讓我們輕裝上陣,不舍得,會導致我們負重前行。
曾看過“兩把寶劍”的故事:一位鐵匠打了兩把寶劍,剛剛出爐時都是又笨又鈍,銹跡斑斑,鐵匠想把兩把劍磨的鋒利一些。其中一人認為這些鋼鐵都來之不易,不舍得丟棄,不愿意改變,還是不磨吧,鐵匠尊重它的想法。于是鐵匠去磨另一把劍,它并沒有拒絕。經過鐵匠精湛的工藝,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磨成了。鐵匠把那兩把劍掛在店鋪里,磨好的那把自然耀眼奪目,有顧客上門一眼就看上了,因為它鋒利、輕巧、實用。而那一把,看上去鈍笨,雖然鋼鐵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無法把它當寶劍用,充其量也只是一塊劍形的鐵而已,孤零零掛在那里無人問津,導致鐵銹越來越多,最終淪落廢鐵,以便宜的價格處置。同樣出自一個鐵匠之手,同樣的功夫鍛造,兩把寶劍的命運卻是天壤之別!鋒利的那把又薄又輕,是削鐵如泥的利器,而另一把則又重又厚,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包袱。只因一念之差,一個舍得,一個不舍得,結局大相徑庭,令人唏噓。其實當我們能狠心舍棄那些不必要的,阻礙我們生活的東西,我們的目光才會變得更開闊,生活才會更加輕松地前行。
斷舍離不僅是一種流行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重要的工作態度和理念。
工作中的斷舍離,會讓我們高效的工作。在工作上,我們常常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作積攢了很多,而且都是當下必須要去處理的事情,但卻提不起精神,遲遲未行動,這種有心無力的狀態持續下去,會增加我們的負能量,會消耗我們的精氣神,輕則影響工作效率,重則耽誤工作進度,影響自己的發展前程。作為一名職場人,每天我們會收到各種各樣的文件,不會整理收納歸類的人,文件會鋪滿整個電腦屏幕,不僅檢索文件費時費力,有時光是看著這么多雜亂無序的文件,就好像有千百件事在等著自己一樣,還沒開始做就已經心力交瘁。我現在的一位同事劉東明,他就很有自己一套處理文件的做法,他喜歡對文件分門別類,喜歡按照斷舍離的思維來處理文件,對于失去時效性的文件,他會放置在一個盤里,或者清理掉,對于已經完成的工作,會及時總結,放置在一個文檔里命名歸檔,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他會放置在桌面上一個小系統里設置時間隨時提醒自己,到哪個時間節點該上報哪個文件,他常判斷哪些工作是真正需要花時間去學習和處理的,壓縮一下自己要處理的事情。正如斷舍離強調的“出”,讓沒有價值或已經完成的工作不影響當下的自己,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新的工作中去,有“出”有“進”,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減少工作堆積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職場中我們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通過辦公場所和工作流程的“斷舍離”,整理、簡化、聚焦工作,提高專注力,還有我們不要囤積工作,不要等到上報期限臨近才手忙腳亂地開始做。凡事都要提前作好準備,這樣才會有更多時間去完善工作,從而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在同時接到多個工作任務時,應先列出具體的工作內容、難易程度、預期時間和完成日期等信息,形成一個個具體的工作計劃表,優先處理緊急、重要工作,做到主次分明。
不舍得丟棄,一味地留著對自己來說其實是一種負擔,把工作中那些不好的老習慣、老經驗、舊制度統統扔掉,把生活中那些不好的種種陋習和負能量全部丟棄,學會斷舍離,提高生活品質,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會斷舍離,不要總是“被動的忙、低產出的忙、看上去很忙”。學會斷舍離,要頭腦清晰地工作和生活,讓自己的行動和目標一致,從而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的成績。
■物資公司 薛小冬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