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稚嫩的語氣問我,媽媽,我是白云的種子長大的嗎,為什么我的小臉軟綿綿?媽媽,我是小草的種子長大的嗎,所以我的頭發是毛茸茸的呀。媽媽,我是大樹的種子長大的嗎,所以要多喝水才能長高高嗎?那水靈靈的大眼睛疑惑的看著我,像是要得到我肯定的答復,對啊,好好吃飯多喝水你就可以像大樹一樣高高啦。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教育孩子是一件多么任重道遠的事情。我也期望孩子未來可以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樹的姿態有很多。在它幼苗時期,有著“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發”的柔弱,枝干也能被輕易折斷,需要細心呵護才能茁壯成長。再長大一些,它又有了“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的生機。伴隨著潺潺流水的澆灌,隨風輕擺自己的枝丫,以它的徑寸之姿,慢慢成長為能夠遮擋百尺翠竹的大樹。待到它少年時期,便是“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的妍美動人,云濃時呈頑皮之態,水清則呈嬌憨之姿。再耐心等個幾年,我們就發現這樹木已經成為“長松落落,卉木蒙蒙”的模樣,有著高大莊重、不卑不亢的成年人特質。后來的后來,它歷經了陽光普照,雷電風雪,也看過了每一天的江河奔流,萬物復蘇。受過傷,也落過葉,最終變成了“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的睿智老人。
沙漠中視干旱如綠洲的胡楊、巖石縫隙中雄偉蒼勁的古柏、墻角凌寒獨自開的紅梅樹、雪山上孤獨卻堅毅的云杉、山林里千校攢萬葉的青竹,這些樹木的姿態千奇百怪,每一個時刻的姿態都是它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模樣。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段話說明我們的先賢已充分認識到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立德樹人”幾乎是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和延續的理念,將“立德”擺在首位,是因為萬事從做人開始,所謂百年樹人便是如此。我們只有慢慢的在歲月中積累沉淀,承受風雨,接受挑戰,像一棵樹一樣,可能樹冠會受風雨的影響偶然飄搖,但是主干卻穩如泰山般扎根泥土,毫不動搖,不向惡劣的天氣低頭。我希望孩子在未來面對各種困難之時,能夠明白參天大樹都是經過了不斷的歷練所成就的,就算受傷,也能憑借泥土里的樹根繼續汲取養分,憑借繁盛的枝葉獲得溫暖的陽光,從而痊愈,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為父母,我們也要時常呈現樹的狀態:蓬勃的、朝氣的、勇敢的、包容的。向孩子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孩子共同經歷風雨挫折,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讓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家庭教育觀”,讓孩子的人生經歷格物、自知、誠意、心正、修身……《左傳》載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講的就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可見樹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才是我們教育孩子時應該注重的。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之君子,邦家之光。不同的樹有不同的姿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可愛的小寶寶,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媽媽希望未來你能夠有道德,有底線,有能力,有擔當,記住自己心里有一顆樹的種子,以樹的胸懷去迎接人生的各個階段,以樹的姿態去迎接每一天,扎根于廣褒的天地間,永遠向著陽光前進,枝枝葉葉,不辜負陽光的饋贈;點點滴滴,不靡費歲月的美麗!
■物資公司 賀圣智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