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老爸老媽結婚40周年,從我記事起,我從沒聽他們之間說過“愛”,可能上一輩人在乎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懂得浪漫,不懂得甜言蜜語,但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詮釋著父輩們溫暖的愛情。
爸媽年輕的時候,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爸爸在部隊當兵,被爺爺一紙電報召回,爸爸就向部隊申請了探親假,回煙臺老家后才知道爺爺奶奶給他選了一門親事。因為當時爺爺病重,奶奶身體也不好,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兒子早日成家立業。就這樣,一紙婚約把素不相識的兩個年輕人牽到了一起。爸爸是長子,下面還有正上學的弟弟妹妹,年輕的媽媽一邊要照顧身體欠佳的公公婆婆,一邊要兼顧上學的弟弟妹妹,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
爸爸因為身負長子重任,就轉業回老家幫媽媽一起撐起了這個家。等到叔叔也成家立業,按照老家的風俗就要“分家”。這個分家可不是分“家產”,而是分“債務”,包括欠別人家的錢財,農作物,家什等等,這些債務理所應當地平均分給了兩個兒子、兒媳。媽媽和嬸子也沒有怨言,平靜地接過了自己該付的“債務”。
在我幼年的記憶中,爸爸很喜歡抽煙,一天能抽兩包煙,但是抽煙對身體不好,媽媽也勸過他,可是爸爸總戒不掉。媽媽就想了一個辦法:在爸爸每一盒新買的煙里都會偷偷地拿出一根來,再慢慢地變成拿出兩根來,粗心的爸爸沒有察覺。到后來,媽媽偷拿出爸爸的煙越來越多時,爸爸仍然跟沒事人一樣。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爸爸對我說:“閨女,我知道你媽媽為了我健康著想一直偷拿我的煙,她還以為我不知道呢,我只是不說罷了。”那時候感覺他們兩人很好笑。如今想來,這件事情里藏著兩人濃濃的情意和關心,一個不說,另一個也不點破。
時間的車輪緩緩帶走逝去的歲月,如今我已經成家立業了,有一次媽媽坐長途車來濟寧給我送家鄉土特產,我本想讓媽媽在這里多住幾天,可是呆了沒兩天媽媽就念叨:“也不知你爸自己在家吃得咋樣,他這個人也不會照顧自己,眼瞅著天就要變冷了,他能找到替換的衣服么,不行,我得回家看看去……”
一直以為他們之間沒有什么愛情可言,可是在這40年的風風雨雨中已經鑄就了濃厚的感情。是的,他們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沒有動人的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平凡夫妻的相濡以沫,相互照顧,還有幾天不見時的相互掛念。
■安居煤礦 毛寧寧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