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歲的王傳良是義橋煤礦機電維修廠廢料場的分管負責人,自分管廢料場日常工作以來,他認真負責,把廢料場管理得井井有條,被同事們稱為“良管家”。幾年來,王傳良節約回收的物品,為礦井節約資金近10萬余元,遠超每年節約計劃。
廢料入庫的“把關人”。每次回收上來的皮帶件、管件等材料,他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從回收件的外表、主件、零配件的完好和損壞程度一件一件地鑒定,將回收件分為可重復利用、待修、沒有修復價值三種,分別碼放到不同的位置。卸料工問他:“你不嫌麻煩嗎?”他總是面帶微笑地說:“我現在麻煩一點沒什么,以后井下領用裝車、機修車間修復、廢料入庫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這叫‘磨刀不費砍柴工’。”在他的堅持之下,如今廢料場分類清晰,碼放整齊,標準化水平大為提升。
廢鐵堆里的“淘寶人”。他每天總是早早來到廢料場地,組織人員從廢料堆里“淘寶”,廢料場每月可回收錨桿盤近800個,錨桿700余根,托管梁80個,電纜鉤200個,鋼絲繩300米,電纜線400米……直接經濟效益每年可達近200萬元。交配件的區隊職工看到王傳良圍著廢料堆轉悠會跟他開句玩笑:“您又在廢料堆里‘淘寶’了。”他認真地說:“別看我撿的小配件不起眼,復用的時候,節約的就是新配件的錢。”
樸實的語言透露出他節儉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淘寶人”,如今機電維修廠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和場地標準化都顯著提升。
■義橋煤礦 王傳趁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