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便是偉大的紅旗渠精神。
以前對紅旗渠的了解,僅限于一個名詞,并不了解其中真意。但近期觀看了電視劇《紅旗渠》后,使我對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內心深處對紅旗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通過網絡搜索了解到:紅旗渠,位于河南安陽林縣境內,是國家5A級旅游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旗渠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以貫穿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看到這些堪稱天文數字的數據,使我內心不禁為之震撼并對當年修渠的勞動人民肅然起敬。
60年代的祖國是國力薄弱,百廢待興。而敢于戰天斗地的林縣人民勒緊了褲腰帶,懷揣著同一個目標,憑著一腔熱血和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宛如愚公移山一般,集全縣之力,團結協作,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在設備簡陋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咬著牙,硬是靠自己雙手,在太行山的半山絕壁上建成了一條舉世矚目的“人工天河”。徹底解決了56.7萬人的吃水問題,紅旗渠被林縣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
據統計,在建設過程中,前后有81位優秀兒女為這一偉大工程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為了讓全縣人民過上好日子,為了造福子孫后代,用毅力戰勝了艱苦和困難,最終取得全面勝利。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是我們永遠牢記的楷模,是他們的英雄壯舉,改變了林縣一窮二白的面貌,讓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用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和無私奉獻精神創造了一大奇跡。他們那種迎難而上、不屈不撓、攻堅克難的精神至今感召著后人。
周恩來總理曾自豪的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另一個便是林縣紅旗渠。現在紅旗渠的水依然無私的哺育著林縣人民。紅旗渠不光為鄉親們帶來了好日子,更成為了一代代年輕人拼搏奮斗的精神源泉。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刻在太行山上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不單是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現在我們的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應該感恩為新時代建設披荊斬棘,舍生忘死的革命前輩。致敬每一位新中國的建設者,是他們攻堅克難的精神,百折不撓的信心,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堅強,什么是奉獻,什么是人生價值。而我也將腳踏實地,勇于擔當,不負韶華,緊跟集團公司發展步伐,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做到任勞任怨,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實現自己的一份力量。
■花園煤礦 岳士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