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正則德行不虧,德行是一個人行走在世間最飽滿、最厚實的底氣。
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11月21日民主生活會動員會上講到,“個別年輕干部存在‘三觀不正’,即:人生觀不正、奮斗觀不正、財富觀不正,缺失理想信念,不能腳踏實地,只想不勞而獲,沒有一顆為夢想而瘋狂的心。”
“三觀”價值取向決定了一個人的奮斗目標,也是人生進步的動力所在。“三觀”的形成是一種自然積累的過程,是“個人經歷”+“他人經驗”+“思維發展”+“個人欲望”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思想觀念、政治立場、價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素養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反映著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風貌。正確的“三觀”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家庭、企業、國家、社會的大“德”。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德才兼備,方堪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選拔任用黨員干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張廣宇總經理也多次強調,“有德有才的人才能成事。”正確的“三觀”和高尚的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創業維艱,奮斗以成”“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回望百年歷史,一切偉大的成就都離不開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作為基層勞動者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奮斗觀、財富觀”,踐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落陵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擔當、勤于作為,把歷練、磨礪當作增強本領的“試金石”“登高梯”,注重履職擔責,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真正把正確的“三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生的千差萬別主要是不同的價值觀導致的,沒有正確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沒有正確價值觀的人生是迷茫的。習近平同青年大學生座談時強調:“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丑,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確判斷、正確選擇。”
“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人生在世不能沒有理想,沒有壓力、沒有奮斗的人生是蒼白的。一個人的理想和價值,必須依托崗位去實現。做好本職工作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是衡量一個人“責任心”最基本的標準。我們做每件事,重要的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實現目的后的價值。無論是掘進工、采煤工還是保障后勤的服務人員,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也不需要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是盡自己所能完成工作任務,盡到應盡的職責。目前,集團公司發展藍圖、面臨的形勢和機遇,要求我們每位員工,必須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天的事,干好每一件份內的事,如果每個人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么,無數個平凡就鑄成了偉大,無數個普通就鑄成了非常。
█運河煤礦 單貝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