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樹,看似并不好拿來作比較,但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那樣的類比。“人挪活,樹挪死”告誡我們要敢闖敢拼,不要陷入泥潭而不自知;“行如風,站如松”警示我們要頂天立地,一身正氣;習近平總書記也總喜歡用“小樹苗”來形容年輕一輩,要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此類耳熟能詳的類似比較還有很多,在前幾日集中學習會議上,學習了這樣一個比喻引發我的思考:一株小樹苗如果想汲取更多的營養和陽光,就必須扎的根比別人深,長得比別人更高,枝葉攀得更遠。看似道理是淺顯的,但是細細想來,站在人生的選擇題上,我們是選擇大樹底下好乘涼,還是選擇去遠處感受更炙熱的陽光?
頭頂參天大樹的地方,有著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分,看似也能長的茁壯,可事實上只能接受斑駁的光影,還沾沾自喜感受到了清涼。殊不知時間久了,缺乏光合作用的小樹無法汲取更多的營養,避免不了葉子發黃、根莖軟弱,經不得風雨。
所以,如今還在大樹下生長的我們,不應當滿足于樹下那暫時的清涼,而應當早日攀上巨人的肩膀,使自己變得更為強壯。在這個道路上,少了大樹的陰涼,免不了遭受風吹雨打,或干旱洪澇。正如同現在的我們,總要經歷一段沉默時光,付出了許多努力,但仍得不到預期的結果,這樣一段時光我們叫做“扎根”。但是要堅信,只有根基扎得夠深,才能有對抗風雨的能力,才能汲取更多土壤深處的養分,才能在未來發現更廣闊、更美好的世界。
主觀能動性,是人的意志積極主動創造性地發揮作為的一種特性,也是我們區分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要安于現狀,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本領與技能,汲取最大的養分才能夠使我們長得又快又好。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只有當我們變得強大了,才能在陽光下如此耀眼,才能被看見,被聽見;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更好地展示自己,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一棵樹的成長,需要耐得住寂寞扎好根,需要奮發向上汲取陽光;青年人的成長,要始終保有銳意進取的精神,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有腳踏實地的心態,有勤于學習的危機意識。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不可安逸于大樹底下好乘涼,而是借勢于陽光,去綻放自己的光芒。
■安居煤礦 代力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