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活到老、學到老”。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無論哪一個年齡層的人,包括我都會經常拿“不會”“不了解”“不知道”來搪塞、推脫和逃避責任和工作。
我不會寫材料,我不會畫圖紙,我不會搞設計,我沒干過,我不知道,這不是我的工作我沒接觸過。我“不會”,我“驕傲”。我“不會”我“自豪”。我“不會”我“有理”。總之,“不會”成為一些人推脫工作的擋箭牌,一個硬道理,時時刻刻把它掛在嘴邊,甚至不以避事為恥,反以為榮,引人深思。
我的姥姥,一個90多歲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太太,她告訴我她會用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功能的APP,我很驚訝,問她學這些做啥。她說去超市、去菜市場,掏出現金的時候很多情況商家都以找不開、沒零錢做為各種理由,無法自如地購買商品,她也想用“不會”去解決問題,可是真的解決得了嗎?她拋出一句“不會”就真的可以買到菜嗎?不會的。因為她沒有辦法,她學不會使用這些軟件,她就沒辦法在城市中生活,甚至說沒有辦法在當今這個社會生存下去。更何況現在的我們?
韓愈《師說》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誰也不是天生什么都會的,誰也不是全能,遇到問題不想辦法、面對問題和困難甩出一句不會就真的可以解決問題么?其實不會一般有兩種情形,一是沒有經歷過,第一次碰到新的事物,確實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或者經歷過,仍然不會做,其實這個最好解決,就是一個字——“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只要肯“學”就一定“會”。還有一種是“會也不會”,揣著明白裝糊涂,以不會的借口,少干事,不干事,把不會當成不干的借口,精明過頭,顧慮“刷碗越多,摔碗越多”,干的越多,罰的越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思想的問題。
思想被禁錮,習慣占據上風,注定無法轉變思想,解決思想的問題。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甚至有人說自己年齡大了,以后就這樣了,改不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想想10年前我們是什么樣子,無論是外貌、性格、工作等等,我們就真的停滯不前,沒有變化嗎?我們真的就沒有因為社會的進步去適應轉變生活方式嗎?其實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只是自己沒有察覺。
轉變思想,其實并不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別人只能是告訴你,要求你去怎么做,一個人的真正轉變是要他自己發自內心的去轉變。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生下來就什么都會,也沒有任何人永遠一成不變,孫悟空不轉變,跟著菩提祖師學習本領,他永遠也只是一只潑猴,也不會成為斗戰勝佛,請莫拿“不會”當成你躲避工作的借口和理由,因為那并不光榮!
■義橋煤礦 張洋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