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e、i、u……”看著在臺燈下努力想寫好這些字符的孩子,我陷入了回憶——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努力地想要去寫好它們,而它們卻如同精靈一般,年幼的我即使用盡全力地握緊鉛筆,它們還是無拘無束地隨意跳脫。但不管它們怎么調皮,還是要去抓住它們,抓緊它們,因為它們代表著文明的開始。
文字是一種文明的起源標志,文字是文明的載體,它能記錄一種文明的發展歷程,一個民族的歷史。《荀子·解蔽》有云:“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倉頡造字”的說法顯然只是傳說而已,因為創造文字絕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所創造,但我想他在有了造字的想法后,思維就猶如宇宙大爆發,文字雛形在腦海里就如那星辰一般耀眼。
“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俊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文字的演化更好地見證了歷史,也更好地記錄了歷史。文字使很多知識得以保存,使很多文化得以傳承。
文字見證了人類的發展歷程,使得各種重要信息得以保存,為后世的考究留下了可靠的證據。正因有了文字才促進了文化發展,思想交流,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讓人類更方便地生活與交流,也正因有了文字才有后世精彩紛呈的藝術文化。
“爸爸,我寫完啦!”兒子響亮的聲音把我的思緒拉回。對于孩子來說或許學習文字是枯燥的,但他書寫的文字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延續和未來。
教育孩子識字讀書,還有什么比守護文明的希望更重要的事情呢?
■安居煤礦 王欣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