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重慶的大姐一家是走在我家抗疫前沿的。12月16日,姐夫是全家第一個有癥狀的人,彼時我們都還處于談“陽”色變的階段,得知這一情況,都很關心共同居住的兩個小外甥的情況,一家人憂心如焚。
那時,重慶已經藥品不充足了,一直有囤藥習慣的小妹從深圳寄過去的藥,3天后終于到了。而姐夫已經靠著意志力完成了第一輪的戰斗。藥品由后續倒下的兩個外甥接替服用,算是幫著姐姐一家度過了最難熬的時間。
后續,在深圳的妹妹和外甥女也不出意外地有了癥狀。有了姐姐一家的經驗,這次她們一個是進行了居家分屋隔離,盡量避免相互間的交叉感染,第二個就是把有限的藥物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對癥治療,一家人也不到4天的時間就基本康復了。
有了姐姐妹妹家先后“全羊館”的慘痛經歷,我家就實行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化整為零抵抗思想,我和我老公都在各自的單位居住,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單位“沸羊羊”的一員,不過,為盡量拖延孩子、公婆的感染時間,孩子和爺爺奶奶一直閉門不出、嚴防死守。就這樣,在我倆先后癥狀都緩解后,他們才進入了有癥狀期,已經痊愈的我倆有了體力可照顧,避免了一家人集體倒下的慘況。
最后,是家里的老人。在防不勝防的大環境下,90多歲的姥姥也“陽”了,這是一家人最擔心的事。年輕人能抗,孩子們也好得快,但是病毒對年老人的摧毀力,讓我們心憂。幸而,國家已經根據民眾的需要,進行了大量的物資和藥品調配,平價的布洛芬和抗原可憑借身份證購買,讓家人在擔心之余心安了不少。而姥姥得知4個小朋友均已完成了“抗疫戰”后,也絲毫沒有慌亂,她樂呵呵地說“小孩都行,我怕啥,吃兩天藥,睡睡覺,很快就能好!”。果然,心態是治病的最好藥方,姥姥雖年歲已高,病癥也來勢洶洶,可在她必勝的信心下,身體是一日好似一日,四天后,已恢復了正常的作息和飲食,只殘余了咳嗽。不過,大姐小妹寄過來的枇杷膏、秋梨膏,媽媽一日三頓熬麥冬水,我送過去了她心心念念的新唱片機,爸爸又日日陪著曬暖、聊天......這份稱心,足以讓姥姥樂呵著快速康復。
這就是我們平凡一家的抗疫故事。不管是最初的擔心還是缺藥時慌亂,總算是在相親相愛、相互扶持中消散了。不過,現在家庭群里的話題已慢慢從相互擔心到相互鼓勵,變成了現在的期待見面、憧憬花開了。
疫情三年,我們的生活慢慢要回歸正常了。回首望去,似乎一切沒變,又似乎變化很大。我們習慣了一米社交距離的遠,卻更懂得了親人牽掛的心,出門必是先戴口罩,因為自己不僅僅是個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更是合家幸福的那塊基石。
探索著,終于與健康碼、行程碼說了再見,沒有了最初的惶恐不安,而是有了讀懂國家三年精準施策苦心后的幸福感。是啊,三年前嚴防死守是為了人民,后來的逐步放開是為了人民,今時今日的以短暫的痛換取接下來長久歲月的生機勃勃,更是為了人民。
愿,待到春暖花開日,世間無疫,只留情。
文|孟冉 (躍進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