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難求,就像知音難覓。《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認為的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于向上、獨立、真誠、自尊、逐夢的故事,書中沒有曲折動人、婉轉哀怨的故事,沒有感天地、泣鬼神的事件,只有如潺潺流水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描繪出一群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可這樣一群平凡人的生活卻讓我的內心涌動著悲憫、傷感、幸福、嗟嘆交錯的復雜情感。偉大的作品往往都是用平實的語言去描寫亙古不變的人情人性,《平凡的世界》亦是如此。
書中以陜北黃土高原深處一個普通的自然村落為著眼點,通過對雙水村孫、田、金三大家族普通人物的命運延展開來,反映了從“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我國城鄉廣闊的社會面貌。書中一眾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中國鄉土的滄桑變遷無不被作者描寫得淋漓盡致。這本書不只是有著農村生活經歷的人有共鳴,社會各階層的很多讀者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因為他們從書中讀出了自己,讀出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藏在書中主人公背后自己的影子!
有歌者唱: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偉大中又映現出平凡。書中不僅僅有著小人物的苦難成長歷程,更表達著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尤其是主人公們在面對艱辛坎坷時那種不屈的高昂斗志。
比如孫少平,那個黃土高原上忍辱奮進、不卑不亢、堅持理想的少年,用他那種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從不好高騖遠的情懷深深地打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他在家人的期望中讀完了高中,雖然這段求學并沒有幫他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卻給了他不同于一般農民的思想和覺悟,讓他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也讓他有了一顆不愿妥協于現實的年輕的想要闖蕩的心。所以他寧愿放棄溫暖的家而獨自跑到外地攬工受苦,去接受生活中大風大浪的洗禮,讓自己在風浪中蛻變,過著自己掙出來的無愧于心的生活。孫少平堅持用勞動證明自我價值,用讀書提升生命意義的行為讓人尊重。
另一位主人公孫少安,為了家里的老老小小早早就放棄了讀書,從十幾歲便挑起生活的重擔,為家庭撐起一片天,成為全家人的希望和精神支柱。他在貧窮中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忍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他也曾動搖過,也曾懷疑過活著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曾坐在山坡上望著河水發呆,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改變生而貧窮的命運,更不知道埋葬在這窮鄉僻壤里的苦難生活何時才是盡頭。但是哭過,擦干眼淚,他還是按照心中的方向繼續前行。他是那樣堅強,即使曾在黑夜里無數次仰望天空慨嘆,可卻仍然沒有忘記一個人生而有之的責任,仍渴望邁出雙腳、伸開雙手去追尋和創造青春的夢想,而不是被命運扼住咽喉任意擺布。
他遺傳了父親的倔強與魄力,卻比父親更加精明干練,生活的歷練又使他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輕易低頭。他可以白手起家還清積攢創業資本,可以大膽借貸萬元開辦磚廠為鄉人謀取利益,更可以在欠下萬余欠款時從頭來過,東山再起,最終成為遠近馳名的農民企業家。一路走來,他無數次地失敗著,又在無數次的失敗中繼續前行,他的身體里隱藏著的生存的力量和不屈的靈魂讓我動容。生活終于沒有辜負這個在泥土里摸爬滾打的男子漢。
我想,每一個還擁有夢想并愿意繼續為夢想奮斗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平凡的世界》,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打造千億級集團的征途中,以“知其難而為之”的執著信念,推動各項工作“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
文/圖丨毛寧寧(安居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