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APP·齊魯壹點 作者:張善斌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把黨的建設融入中心工作各個方面、全部過程,在市國資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為做優做強企業提供堅實政治保障。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隊伍合力
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濟寧能源黨委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使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修訂完善了《黨委會議事規則》《總經理辦公會議事規則》《董事會審議決策事項清單》《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堅持對重大問題履行黨委會前置決策程序,2020年組織召開73次黨委會,對291項“三重一大”事項議題進行研究,推動改革發展任務落實落地。創新搭建“六位一體”思政平臺。針對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新特點,研究實施意見,明確34項工作內容,構建“堅定理想信念、溝通拉近距離、凝聚發展共識、厚植文化情懷、注重權益維護、強化組織保障”“六位一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立職工思想信息卡收集機制,借助職工思想動態信息卡,通過“說事→理事→干事→評事”,實現職工心事四步清,凝聚起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實施品牌典型引領。推進“一企一品牌”工程,結合單位發展實際、產業特點,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過得硬”的企業黨建品牌,義橋煤礦“雙百雙強”、陽城煤電“思政聚心”、運河煤礦“運河從廉”、金源煤礦“和諧發展”、花園煤礦“溫暖黨建”,各具內涵、亮點紛呈。在支部特色上做文章,安居煤礦綜采二區黨支部創建“智慧黨建”,開展“線上+線下”主題黨日活動,推行“圖片+二維碼”可視化教育,推行“黨建超市”,創出基層黨建新氣象。
堅持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素養
領導干部帶頭學。強化中心組學習,健全了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編制下發了學習計劃及配檔表,實現了中心組學習制度化、規范化,做到了學習跟進、認識跟進、行動跟進。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專題讀書班,系統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思想政治受到洗禮。搭建平臺集中學。成立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校,為黨員領導干部搭建了黨性鍛煉的熔爐、素質和能力培訓的基地、發現和培養年輕人才的平臺,已培訓干部2000余人次。“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不定期邀請黨校、大學教授來集團授課,舉辦系列講座,使黨員干部的學習緊跟時代的脈搏。黨委班子帶隊對標學習,組織到濰柴、兗礦、山能、榆能等企業學習13批次,組織后備人才干部赴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深造培訓,組織黨員干部到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脫產集中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為政以德”思想教育。創新形式靈活學。針對黨務工作者開設“黨建論壇”,組織典型案例分享、情景模擬演練,有效提升黨務工作者素質能力。加強日常“燈塔-黨建在線”“學習強國”學習,開展“線上+線下”主題黨日活動,推行“圖片+二維碼”可視化教育。利用企業微信加載培訓類小程序,網上學習、考核更有效、更靈活。
堅守初心使命,真情匯聚民心
濟寧能源始終把服務職工群眾作為宗旨,緊密聯系職工群眾,傾聽職工群眾心聲,反映職工群眾所想,解決職工群眾所困,加強服務長效機制,用真情匯聚民心。構建服務的機制。開展“擔當作為、馬上就辦”聯系服務基層一線活動,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基層制度,深入基層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推進企業重點工作項目。豐富服務的載體。開展春送健康、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活動,籌措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送清涼”活動,并為企業一線職工送去“清涼禮包”。各企業在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期間分別開展節日送慰問活動。開展“生日送蛋糕,點滴暖人心”,讓每一位職工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愛,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關心職工身心健康,開展心理保健知識講座和咨詢活動,及時為不同職工群體提供心理服務,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緩解職工心理壓力。進一步豐富職工業余文體生活,定期組織知識競賽、健步走、聯誼會、讀書交流會,不斷完善職工之家軟硬件設施,寓教于樂,增進健康,活躍身心,激發集體榮譽感和愛崗進取精神。
強化安全理念,夯實發展根基
濟寧能源始終堅持安全是發展的根基,把“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是最大的政績,安全是最好的效益”這一理念貫穿始終。嚴控安全風險。扎實推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完善管理、確保安全”主題教育,圍繞“向八個方面要安全”做文章(向各級一把手、生產技術管理、管理創新、培訓管理、誠信管理、齊抓共管、團結和諧、生產現場標準化八個方面要安全)。建立健全黨員監督崗安全監督機制,黨員身邊無“三違”安全管理爭先機制,開展安全管理“三個一”活動(每月查找一個安全隱患,每月解決一個安全難題,每月找一個安全不放心人員談話),實現服務中心不偏離。以“智能+技術創新”賦能安全生產。實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工程,投資4.3億元對9戶煤礦企業現場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先后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8個,建成智慧礦山示范點2家,大幅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環境,實現了煤炭開采方式由綜采向智采的升級,逐步開啟了“井下采煤、井上操控”“有人巡視,無人操作”的采煤作業新模式。安居煤礦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是全省唯一入選的市屬國有企業。由何滿朝院士指導的“110工法”切頂自留巷采煤工法在安居煤礦成功實施,打造了千米深井實施“110工法”的模板,有效減少了沖擊地壓風險,消除了工作面間煤柱,防止遺留煤柱自燃,降低發火風險。
強化發展理念,推動轉型升級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按照省市新舊動能轉換總體要求,以打造國內一流的綜合能源集團為目標,實施“一體兩翼、雙輪驅動+園區經濟”戰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穩步發展煤電板塊。現有煤礦提檔升級,積極推進綠色開采。加強新資源開發。收購榆林市優質煤炭資源1.39億噸,建成產能400萬噸的朱家峁煤礦。加大現有資源補勘力度,獲得近1億噸資源儲量。快速發展港航物流。大力發展港航物流產業,積極參與濟寧資源型城市轉型進程。搶抓機遇建設了梁山多式聯運物流園區,被確立為山東省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山東省首批物流專項示范工程和省第二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經國家交通部批準,水運工程列入“十三五”規劃并獲批2.65億元無償補助資金。成立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推動濟寧市港航企業規模化發展,年內可形成2700萬噸/年的吞吐能力。全年港航物貿板塊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成為新的支柱產業。3-5年內,力爭建設江北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培育形成年吞吐量過億噸、年產值500億以上的港航物貿特色優勢產業,開辟全省內河運輸新格局。做優做強制造業。聚焦濟寧制造強市建設,以招商引資盤活閑置資產,以新項目賦能老舊礦區,建成規劃面積1600畝的濟寧能源高端制造產業園。去年引進德國技術,建設了艾坦姆高端流體控制閥項目。配套引進精密鑄造、液壓馬達等項目。目前已經吸引12家企業入園,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年產值近6億元,5年內可達到25億元。成為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園區、“510”工程企業。培育發展服務業。成立致遠教育、美豪酒店、物業公司,同步設立黨支部,盤活了存量資產。成立東方圣城租賃公司,今年投放資金6億元以上,實現了金融與實業融合發展。
強化責任擔當,彰顯國企風范
濟寧能源在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國有企業責任擔當,不斷完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將社會責任的承擔和履行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煤炭資源、環境保護、節水減排、幫困助學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制度。近年來,集團公司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先后駐村聯戶對口幫扶汶上、鄒城、梁山等村莊,累計落實各類幫扶資金800余萬元,支持鄉村扶貧脫貧,為推進地方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打造“民意5來聽”民情書記團隊,建設“民意5來聽”聯絡驛站聽民意解民憂, 每月15號定期開展“健康義診”等活動,著力打造濟寧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工作品牌。積極開展抗疫捐款捐物、慈心一日捐、捐建愛心小屋,累計總額達510余萬元。投資9980萬元建設高鹽水治理項目,服務國家南水北調戰略。
通過黨建引領,濟寧能源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和和戰斗力進一步提升,為企業改革發展提質加力,提升了企業競爭實力,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集團信用評級AA+、煤炭及能源行業排名同比分別晉升7個位次、19個位次等6項指標均刷新歷史最好水平。濟寧能源榮獲“2018-2019年度山東省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集團及權屬企業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煤炭行業“效益十佳”單位、全國煤炭工業現場管理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并涌現出了“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八大代表潘興喜等數十名省級以上先模人物。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