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量達20675箱,是去年同期的11倍!
立足運河 濟寧能源培育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記者從濟寧能源發展集團(以下簡稱“濟寧能源”)上半年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上半年,濟寧能源實現營收271.1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6倍,利潤、利稅分別是去年同期的2.53倍、2.13倍,各項經營指標刷新歷史最好水平,“半年考”交出亮眼成績單。
港航物流產業的科學布局與快速推進是濟寧能源實現快速增長的關鍵。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濟寧能源港口吞吐量較同期增長57.52%,其中,集裝箱量20675箱,是去年同期的11倍,一個嶄新的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正在“運河之都”濟寧悄然崛起。
培育港航物流全產業鏈
打造濟寧港集裝箱品牌
梁濟運河航道養護提升工程提前2個月完成;高標準、高效率推進龍拱港6#-8#集裝箱泊位建設,具備年30萬標箱吞吐能力;打造濟寧港集裝箱品牌,成功輻射武漢、常州等內河主要港口……濟寧能源上半年工作會議上,有關港航物流產業的成績亮點著實不少,那么,這種持續高速的發展速度,源動力來自哪兒?2022年,濟寧市委市政府提出“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市、現代港航物流等‘九大戰略’,支持濟寧能源打造千億企業,建設億噸大港,發展億噸物流,培育千億產業”。為此,濟寧能源開始迅速布局、打造港航物流全產業鏈及港產城融合的港航經濟產業園,目前梁山港已運行一年多時間,龍拱港即將開港。
除了兩大港口外,濟寧能源同時加快建設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港口運輸裝備和集裝箱制造基地,做優做強梁山臨港物流產業園等園區經濟,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形成多元互補、協同聯動的新發展格局,全力培育北方內河航運中心。今年上半年,作為濟寧能源重點打造的四大業務板塊之一,港航物流產業提檔升級穩健有力。其中,加快港口、航道、鐵路專用線、疏港道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港口集群。梁濟運河航道養護提升工程提前2個月完成,京杭運河“三改二”工程順利竣工,2000噸級船舶可從梁山港直達長江,開啟通江達海新局面。
“敲門行動”成效顯著
市場版圖加速拓展
據統計,今年1~5月份,濟寧內河港口吞吐量達2215噸,同比增長27.6%,依舊超越濰坊、威海等幾個沿海城市港口,居山東第5位,是山東吞吐量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在這種背景下,濟寧能源還持續放大了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深度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耕晉陜蒙煤炭基地、運河經濟帶、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三大市場”,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市場版圖加速拓展。
集團專門成立的物貿事業部,充分發揮港航全產業鏈優勢,密集開展“敲門行動”“串鏈行動”,協同上下游、貫通產供銷,加速整合供應鏈資源,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上半年,新開發上下游客戶40余家,物貿網絡輻射全國19個省份,成功開通濟寧—上海、廣州、南通等8條集裝箱航線。梁山港、太平港單月吞吐量分別刷新90萬噸、50萬噸最高水平。通過物貿引領,4家港口貿易類貨物營收占比提升至96.96%,“裝卸港”轉型“貿易港”“金融港”取得實質性突破。同時,梁山港、龍拱港項目列入山東省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計劃、省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并成功取得10個泊位岸線批復。龍拱港4-10號泊位工程入選2022年省重大項目。
在招商引資方面,圍繞港航物流、高端制造等重大項目進行產業招商、精準招商,加大與中石化等世界500強合作對接,落地合作項目3個;與中鐵建鐵運公司等5家單位簽訂合作意向書,更大市場、更大空間整合資源。
“公鐵水空海”多式聯運
濟寧能源錨定億噸大港
現代物流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能否充分發揮濟寧內河航運獨特優勢,事關濟寧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強力攻堅現代港航物流,更大格局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這一目標更加明確了濟寧全力打造“公鐵水空海”多式聯運全國交通樞紐城市的戰略定位。濟寧,因運河而興,作為水運資源大市,通航里程約占山東省內河航道里程的70%,同時又是一座傳統的煤炭資源城市、制造業大市,亟須需新舊動能轉換破解能源依賴消耗、城鄉環境污染的困境,縱貫境內的大運河成為推動濟寧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
自2019年12月濟寧市委市政府做出“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決策部署以來,目前,濟寧港航物流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打開了通江達海、連接全國、通向世界的對外開放新通道。
可以說,鐵運與水運的強強聯手,大大緩解了我國西煤東輸、北煤南運的巨大壓力,在節約資源與成本的同時,更提高了運輸效率。
“晉陜蒙地區的煤炭通過瓦日鐵路運輸到梁山港,然后通過京杭運河運到南方,成本比原來縮減了三分之一左右,不僅讓北煤南運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每年還可為客戶節省運輸成本8到10億元。”濟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濟寧能源將搶抓機遇,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生態鏈的創新,加快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由能源集團向國內一流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和能源物流產業服務運營商轉型,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
記者丨王偉 通訊員丨張善斌 馬輝 邵長坤(7月20日,《現代物流報》第4版刊發)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