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港,一趟來自陜西曹家伙場車站的運煤列車緩緩駛入。車上3000多噸煤炭通過地下運煤廊道,運送至儲煤棚內等待裝船,將運往江蘇沐陽熱電廠。
“梁山港是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也是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港口物流樞紐。通過‘公路+鐵路+水運’多式聯運,產自晉陜蒙的煤炭源源不斷地從瓦日鐵路運到梁山港,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往南方。”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陳哲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梁山港累計集港量908.21萬噸。
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隸屬于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發展目標,加快發展現代物流貿易,不斷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努力建設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成為內河港口數字化智慧港口先行者。
打通運輸重要節點
站在梁山港口,運河河道寬闊,貨船往來穿梭,處處一派繁忙景象,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片荒蕪的水洼地。“可以說,梁山港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運河港口。”陳哲說,2014年,瓦日鐵路建成通車后,這里成為連接瓦日鐵路與京杭大運河的黃金交叉點。立足區位優勢,2015年,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開始建設梁山港,航道疏浚17.1公里,建設鐵路專用線9.18公里,實現“西煤東輸”運輸動脈瓦日鐵路與“北煤南運”重要通道京杭大運河“手挽手”。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南方地區對煤炭的巨大需求加劇了煤炭資源跨地區調配的壓力。鐵路運輸與水路運輸具有運能大、耗能小、成本低等優勢,利用好鐵路、水路、公路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可以大幅提高運輸效率。”陳哲說。
梁山港通航后,充分發揮公鐵水聯運優勢,晉陜蒙的優質煤炭資源沿京杭運河入長江,輻射江浙滬,在緩解北煤南運壓力、提高運輸效率的同時,打通“工”字型多式聯運大通道,實現能源產地的資源出得來、資源需求地供得上、運輸中轉地形成大物流產業。
“在梁山港開通之前,煤炭運到江蘇省鎮江市需要多走400公里鐵路,再通過海輪抵達海港,大船倒小船之后,再走京杭運河。梁山港開通之后,通過運河直接南下,不僅節約了物流成本,還實現了‘公轉鐵、鐵轉水’綠色運輸。”陳哲說,以往每噸240元的運輸成本可縮減至每噸180元。
如今,梁山港單月煤炭到發量突破90萬噸,汽車運輸一天到發600多輛,火車一天到達6列以上。為了保障港口安全穩定運行、圓滿完成煤炭保供任務,梁山港圍繞公鐵水多式聯運的生產模式,對全流程作業進行梳理,協同合作指導貨物高效運轉,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風險辨識管控體系,修訂完善安全管理、環保治理制度規程68項,梳理排查100多項風險管控點。同時,推行“網格化、實名制”管控模式,做到安全、環保監管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的網格化監管模式。
立足公鐵水多式聯運優勢,梁山港制定了“一企一策”物流運輸方案,比如,對接濟寧本土制造企業,采用“鐵轉水、水轉公、港港聯動”方案;對接山東省內建材企業,采用“集改散、公轉水、港港聯動”方案;對接山東省外電力企業,采用“鐵轉水、港企聯動”方案等。“通過推進區域物流運輸‘公轉水’‘散改集’,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陳哲說。
目前,梁山港已建成8個2000噸級泊位、3個2000噸級集裝箱泊位,開通了至武漢、太倉(上海)、南京、淮安、連云港的定班制集裝箱航線,發展成為京杭大運河上“西煤東輸、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
實現智能化運營
瞄準建設智慧化、數字化、自動化、標準化一流港口,梁山港推動智能化成為生產的驅動力,利用移動通信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手機移動端開發等技術與港口行業傳統安全生產管理深度融合、與區塊鏈及供應鏈金融深度融合,實現設備智能化、業務智能化、業務協同化,全面提升港口的安全管理水平、技術管理水平、服務客戶水平。
在梁山港鐵路專用線配套建設的萬噸列車智能卸車機房,兩節運煤的火車車廂一同旋轉了180度,車廂內的煤塊瞬間被傾倒一空。
“智能卸車系統采用國內先進的折返式雙翻卸車機卸煤,從裝載煤炭的車皮推入,到翻轉傾卸、復位,空車皮推出,整個過程全部實現自動化,效率比傳統的卸車方式提高近10倍。”梁山港運行工區區長范進軍說,“萬噸重載大列3小時即可卸完,每天可接卸煤炭6萬噸以上。同時,配套使用的干霧除塵技術能夠大幅度抑制卸車過程中產生的煤塵影響。”
針對露天煤場在作業和堆場過程中,容易造成物料損失、污染周邊環境等問題,梁山港建成了全國最大跨度鋼結構全封閉式煤棚,可儲存煤炭90萬噸,被業界譽為不生產煤的“地上煤礦”。該煤棚擁有3臺國內先進的自動化懸臂式斗輪堆取料機,每臺每小時堆取煤炭2500噸至3000噸。煤棚內部安裝了霧炮、粉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視設備,建設“測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實現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和治理設備綜合線上管理,做到“邊監測、邊治理”。
今年5月份,梁山港智慧港航運營平臺正式運營,整合車、船、貨物、上下游客戶等資源,實現港口生產管控自動化、物流服務智能化。“以前,來煤、卸煤、發運等職能分散在不同的調度中心。現在,集中控制系統統一指揮調度,各個環節實現一鍵操作,方便快捷。”梁山港生產技術部副經理張迪介紹,數字化料場APP應用后,與港口集控中心實現了互聯互通,貨場、工區、調度、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可以通過手機,對火車線路、卸貨貨位、發送泊位等情況實時查看,并隨時下達計劃。“貨物從哪個貨位,通過哪套煤流系統,裝載到哪艘船上,都可以通過手機來進行指令發送,大大節省了各個環節之間的溝通成本。”張迪說,隨著信息不斷匯總,大數據還可以實現“自動分析、智能推優”的作業方式,為工作人員推薦最優的裝貨路徑。隨著梁山港生態圈不斷擴大,帶動了周邊鋼鐵加工、集裝箱制造等產業集聚,逐漸形成港產融合帶動發展。鋼鐵物流加工基地建設項目今年正式投產,擁有5條高強鋼加工生產線,具備年加工能力50萬噸,形成以鋼材運輸、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百億智慧物流園區,梁山港正朝著這個目標一路向前。
來源丨《經濟日報》 記者丨王金虎(2022年8月11日企業版頭條刊發)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