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依仗于京杭大運河穿流而過,深居內陸的魯西南地區卻可通達四方,加之鑲嵌于魯蘇兩省交界處的北方最大淡水湖加持,這里被稱之為北方內河航運樞紐當之無愧。現如今,作為魯西南地區領頭羊的濟寧,正在上演一場關于港產融合、水陸路陸交織發展的現代物流蝶變。依托黃金水道優勢,老牌煤炭城市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走上了綠色轉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公鐵水多式聯運
水路內陸無縫連接
走進位于運河畔的龍拱港,這座剛剛迎來十歲“生日”的現代化物流港口,正發生著亮眼的二次蛻變。港口岸橋、場橋、無人集卡等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操控,采用光纖+5G的雙路由通信控制模式,配置3D箱區掃描、集卡引導識別、高精度定位等先進系統,保證人、機、管理系統、控制系統之間高效交互,可實現1個司機同時操控4臺軌道吊作業,作業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龍拱港從默默無名到如今的名聲大震,離不開濟寧市關于現代港航物流發展的整體布局。2019年12月,濟寧市委市政府立足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站在“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的角度,作出了“以濟寧能源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逐步拉開了濟寧港航產業大發展的序幕。2021年,濟寧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4600萬噸,同比增長10%,穩居全省內河首位,并成功超越威海、濰坊、濱州等沿海城市大港,躍居全省港口第5位。作為濟寧能源重點打造的“智慧化集裝箱示范港”,龍拱港搶抓政策紅利,乘勢而上,二期整體規劃建設18個2000噸級泊位,集中力量先行建設10個泊位,力爭實現年吞吐量集裝箱80萬標箱,件雜貨100萬噸能力,年吞吐貨物超2000萬噸。
為此,龍拱港抓住“瓦日鐵路--新兗鐵路--長江--京杭運河”三橫一縱豐字型物流通道中心點的優勢,從新兗鐵路龍拱港站接軌,配套新建一條9.37公里的鐵路專用線,集裝箱將從鐵路直通港區。前港后鐵,構建起公鐵水多式聯運的格局,實現了水路內陸的無縫連接。與此同時,龍拱港還率先將“海港理念”引入到內河港口,投入國內最先進的集裝箱碼頭TOS管理系統,實現了港口作業計劃制定、作業指令生成、設備裝卸作業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由此,一座傳奇“新星”正式閃耀在京杭大運河之上。
“西煤東輸、北煤南運、南貨北調”
集聚于此
說起濟寧港航物流,就不得不提北方內河航運的“明星港”梁山港。濟寧作為以煤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城市,轉型這件大事,可以說是集全市發展之力要做的事情。2014年底,西起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的瓦日鐵路通車后,與京杭運河在濟寧市梁山縣交匯,達成了與京杭運河交匯的“世紀之約”,也為深居魯西南的濟寧送來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2015年,濟寧能源戰略決定建設梁山港,并且定下目標——把梁山港建成“江北最大的內河智慧化港口”。所以說,梁山港人總說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運河港口。
建設之初,為了打造梁山港,打通關鍵節點,濟寧能源開挖了17.1公里航道、建設9.18公里鐵路專用線,把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聯通,實現了公鐵水多式聯運。梁山港自建成運營后,濟寧能源堅持“貿易引領”的運營思路,與上下游客戶進行合作,2021年梁山港營業收入實現57.32億元。2022年1-6月份,梁山港累計集港量908.21萬噸,其中,煤炭到發量905.99萬噸,同比增長25.42%,成了京杭大運河上“西煤東輸、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創新性地鑄就了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上的“黃金坐標”。
與此同時,2022年,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強力攻堅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戰略部署,提出了“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的任務目標,港航物流產業的發展正式上升到市級9大發展戰略之一。
設立5個上下游辦事處
加速拓展物貿市場版圖
都知道水路運輸成本比陸路運輸成本低,那么究竟要低多少呢?舉例說明,太陽紙業從梁山港采購煤炭,運到濟寧鄒城市的汽運費每噸51元。而從梁山港到鄒城太平港改用水路運輸后,每噸可以節省運費14元,一年就可節省運費1000萬元。
建好了港口,如何暢通來貨物流成了關鍵。為此,為鼓勵支持濟寧港航發展集團實施“鐘擺式”運輸,目前濟寧市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5個上下游辦事處,強化了與上海泛亞、中谷、安通等大型企業合作,深化了與湖北、江蘇港口集團和廈門象嶼等貨運市場聯系。
今年以來,濟寧新開發上下游客戶40余家,物貿網絡輻射全國19個省份,成功開通8條集裝箱航線,濟寧能源外貿集裝箱航線(濟寧到越南胡志明市)成功首航,現代港航物流的快速發展有力助推了濟寧服務和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同時,立足“水運運能大,運費僅有鐵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成本優勢,聚焦服務“制造強市”建設,對華勤、太陽、東宏等高成長企業密集開展“敲門行動”“串鏈行動”,“一企一策”制定運輸方案,全力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
“裝卸港”向“貿易港”
“信息港”轉型
2021年12月,濟寧市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正式啟用,成為全省內河首個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建成了“一圖一站三平臺”,打造了集視頻智能感知、數據綜合分析、船舶通航服務、水運物流服務、港航污染防治、應急調度指揮等功能于一體的濟寧智慧港航管理與服務體系,基本滿足了智能管理、服務港航的需要。另外,圍繞貿易流通一站式服務,應用大數據、云技術、物聯網等行業前沿技術,建成了濟寧港航智慧物流交易平臺,實現了大宗商品交易由線下變為“云端”。今年上半年,濟寧港航智慧物流交易平臺已累計聚集客戶309家,登記船舶3392艘、運輸車4258輛,完成貨物交易量43.26萬噸,交易額9.19億元。濟寧港航集團港口貿易類貨物營收占比提升至96.96%,原本單一功能的“裝卸港”正在向高附加值的“貿易港”“金融港”“信息港”轉型邁進。
下一步,濟寧市將緊扣“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暢通國際大通道、形成開放大格局”部署要求,深入謀劃工作、主動研究措施、積極創新辦法,進一步激發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推動內河航運提檔升級、全面振興,加速濟寧搶占行業制高點,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構建起現代綜合物流大格局。
來源 |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 趙秋麗 李志臣 馮帆 通訊員 | 高軍鋒 萬德龍 圖 | 劉項清 楊國慶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