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濟寧市聚焦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整合港口船舶資源,形成港口吞吐能力4270萬噸,船舶運力630萬載重噸,開通集裝箱航線9條,省內首條江河海多式聯運航線直達福建。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讓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等中央、省級媒體紛紛把鏡頭聚焦濟寧,走進奔騰不息的京杭大運河,感受濟寧內河航運的獨有氣概,講述濟寧市現代港航物流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依托黃金水道優勢
龍頭港口二次蛻變
2022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01版、人民日報海外版01版刊發《智慧港口運轉高效》……“港口岸橋、場橋、無人集卡等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操控,采用光纖+5G的雙路由通信控制模式,配置3D箱區掃描、集卡引導識別、高精度定位等先進系統,保證人、機、管理系統、控制系統之間高效交互,可實現1個司機同時操控4臺軌道吊作業,作業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22年11月22日,光明日報客戶端點贊濟寧能源龍拱港,依托黃金水道優勢,重點打造“智慧化集裝箱示范港”,實現公鐵水多式聯運、水路內陸無縫連接的二次蛻變。
梳理一年來央媒、省媒對濟寧的報道,“現代港航物流”“港產城融合”成為重要的關鍵詞。在當前轄區內航道里程1100公里、居全省第一位的航運優勢下,濟寧全力支持濟寧港航發展集團不斷拓展“朋友圈”,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元大產業。從2020年開通濟寧首條集裝箱航線,到梁山港開通濟寧港至武漢、太倉(上海)、南京、淮安、連云港的定班制集裝箱航線,再到濟寧港航鋼鐵物流打通北鋼南下、南鋼北運新通道,實現對運河沿岸乃至長江沿岸市場的輻射。2022年濟寧能源整合港口船舶資源,形成港口吞吐能力4270萬噸,船舶運力630萬載重噸,開通集裝箱航線9條,省內首條江河海多式聯運航線直達福建。
2022年8月11日,《經濟日報》刊發文章《濟寧港航梁山港公司充分發揮公鐵水多式聯運優勢——啟動港產融合“主引擎”》詳解了濟寧港航梁山港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目標,加快發展現代物流貿易,不斷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努力成為北方內河航運中心的宏偉藍圖。梁山港是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也是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港口物流樞紐。通過‘公路+鐵路+水運’多式聯運,產自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從瓦日鐵路運到梁山港,再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往南方......
報道指出,隨著梁山港生態圈不斷擴大,帶動了周邊鋼鐵加工、集裝箱制造等產業集聚,逐漸形成港產融合發展。鋼鐵物流加工基地建設項目今年正式投產,擁有5條高強鋼加工生產線,具備年加工能力50萬噸,形成以鋼材運輸、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現代港航物流作為濟寧“三大突破”戰略之一,賦予千年運河新的使命。2019年12月,濟寧市委市政府立足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站在“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的角度,作出“以濟寧能源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逐步拉開了濟寧港航產業大發展的序幕。
2022年6月份,我省發布《現代物流網建設行動計劃》。在這份《行動計劃》的項目清單中,濟寧能源梁山港山東京杭多式聯運中心、龍拱港山東京杭集裝箱多式聯運中心兩個項目“榜上有名”。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以戰略之舉狠抓現代港航物流,在打造多式聯運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上求突破。而梁山港和龍拱港這兩個項目,恰恰就是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版圖中的兩個關鍵點所在。梁山港強調的是多式聯運,可謂無縫隙對接,可大大降低運輸成本,更加低碳環保;而對標了青島港、日照港的龍拱港,因采取集裝箱多式聯運的方式,更具前瞻性,在內河航運中將起到引領作用。
軟硬兼施賦能航運
港航經濟逆勢上揚
促進京杭大運河航道的發展,基礎設施需先行。過去的一年中,與港口配套的航道設施同樣發生了蝶變。京杭大運河濟寧至臺兒莊(濟寧段)航道“三改二”工程、湖西航道(下級湖段)改造工程已交工,達到二級通航標準,通航船舶噸位由1000噸級提升至2000噸級,開通濟寧—上海、廣州、南通等12條集裝箱航線,實現通江達海的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格局,助力山東省以濟寧為核心的“一縱三橫”航運主骨架建設。
“日前,山東梁濟運河實現2000噸級船舶滿載通航,這標志著京杭運河具備2000噸級船舶滿載航行條件的航道再次向北延伸近57km……”2022年3月1日,央視晚間新聞報道了《山東梁濟運河實現2000噸級船舶滿載通航》。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京杭運河上船舶的位置、航速,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拉的什么貨,以及船舶長、寬、吃水等基本情況。”《大眾日報》2022年5月22日刊發文章《北煤南下緣何借道濟寧》從區位優勢、配套產業、航道提檔升級等方面深度解讀了濟寧市現代港航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從報道中可以得知,智慧港航項目總投資2.6億元,融合電子航道圖、沿湖光纖,接入轄區45家港口、7座船閘、7300余艘船舶、177處航道視頻,連通航道沿線AIS基站、雷達、航標、水位、氣象等設備信號,實現了主航道以及港口、船閘、船舶可視化在線動態監管。無論是航道升級,或是科技賦能,濟寧發展內河航運厚積薄發,借勢國家、省振興內河航運的機遇,打造帶動沿河產業帶興起的“黃金水道”。
同年12月2日,大眾日報又以《山東首次河江海聯運成功 京杭運河—長江—東海,梁山港96標箱化肥經馬鞍山港運抵福建》為題,對濟寧打造‘公鐵水海空’多式全國聯運交通樞紐城市點贊。在12月12日的報道中,《大眾日報》報道濟寧能源龍拱港成為全國內河航運首個實現智能水平運輸常態化的集裝箱港口。
2022年,包括《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山東衛視在內的多家央媒、省媒持續關注濟寧內河航運發展。其中,CCTV-13《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江河奔騰看中國]山東濟寧 南四湖:四湖相連 一水多用》《[江河奔騰看中國]山東濟寧 江河奔騰看中國·京杭大運河 微山湖上好風光》;人民日報2月17日刊發整版文章《南四湖治污記》,分別點贊京杭大運河濟寧段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2022年7月30日,山東衛視新聞聯播《濟寧:放大區位優勢 打造全國交通樞紐城市》又以3分41秒的時長專題解讀濟寧市集中打造“公鐵水空海”多式聯運全國交通樞紐城市的卓越成效。
《光明日報》的文章中這樣表述如今的濟寧市現代港航物流產業————“明清時期,依仗于京杭大運河穿流而過,深居內陸的魯西南地區卻可通達四方,加之鑲嵌于魯蘇兩省交界處的北方最大淡水湖加持,這里被稱之為北方內河航運樞紐當之無愧。現如今,作為魯西南地區領頭羊的濟寧,正在上演一場關于港產融合、水陸路陸交織發展的現代物流蝶變。依托黃金水道優勢,老牌煤炭城市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走上了綠色轉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據統計,濟寧港航產業預計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5600萬噸,同比增長21.7%;集裝箱吞吐量5.6萬標箱,同比增長100%,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省第5,全省內河首位,高于省內的濰坊、威海等沿海港口,超越徐州等省外發達港口,港航經濟逆勢上揚。下一步,濟寧能源將深耕東部沿海、長三角、長江沿線等區域市場,拓展煤炭、建材、金屬礦石、鋼鐵、糧食、農資新的貿易鏈條,開展大宗商品進出口業務,穩步推動增產增供,構建更完備、更高效、更優越的服務體系。
來源丨齊魯晚報濟寧融媒 記者丨鄧超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