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1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辦的《學習與研究》發表題為《依托運河“黃金水道”發展現代港航物流的思考》文章,生動展現了濟寧市立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推動現代港航物流發展取得的卓越成效。此次圖文并茂刊登《學習與研究》雜志,系近年來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成果和濟寧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成效首次獲中央政策研究室刊物關注發表。——刊登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學習與研究》(2023年第1期 總第397期)
原文如下:
依托運河“黃金水道”發展現代港航物流的思考
——運河之都千帆滿 風勁潮涌萬里船
千年古運河,一條充滿希望的河流,流淌著祖祖輩輩的深厚情緣,記載著濟寧城的發展變遷。近年來,濟寧市立足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堅定不移實施現代港航物流突破戰略,推動內河航運打破梗阻、擴能升級、全面復興,更大格局、更大力度加快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全力打造多式聯運全國樞紐城市,現代港航物流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思路與成效
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濟寧位于京杭運河中段,濟寧市干支通航里程1100公里,覆蓋10個縣市區,占山東省內河航道里程的70%左右。2022年1—11月,濟寧港吞吐量完成5271.2萬噸,同比增長24.1%;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0394標箱,同比增長125.6%,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省第5位、全省內河城市第1位,高于省內的濰坊、威海等沿海港口和省外部分發達港口,持續保持領先位置,逐步在全國內河港口物流發展大格局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
(一)搶抓機遇敢做“勢”,培育內河航運“大產業”
濟寧市委、市政府從城市長遠發展、運河文化傳承、物流產業發展等角度出發,提出“以濟寧能源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發展思路,今年2月召開的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把現代港航物流戰略確立為全市未來五年發展的“九大戰略”之一,進一步明確了以國際視野、開放思維、創新舉措,建設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大港口的發展目標,拉開了濟寧港航產業大發展的序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匯報會、推進會,研究謀劃濟寧港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成立了由市級領導同志牽頭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指揮部和港產融合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濟寧市國資委,抽調人員集中辦公,以“實體化、精細化、具體化”目標要求,把濟寧港放到全省全國大格局中規劃、布局、攻堅,全力推進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推動內河航運提檔升級、全面復興。2020年5月,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掛牌成立以來,高標準推進港航專項規劃編制、智慧港航物貿平臺建設、港口整合,著力打造京杭運河港航運營標準化先行者、內河聯運集裝化示范者、智慧物流綠色化創新者、港產城協同發展推動者。
(二)立足優勢善做“市”,建設黃金水道“大物流”
物流成本直觀性降低。充分利用水運成本低的優勢,大力振興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先后承接了河北邯鋼集團、聊城信發鋁電、東宏管業、西王鋼鐵等大宗貨物物流運輸,積極主動上門對接華勤集團、太陽紙業、山推股份、東宏管業、萌山鋼構等濟寧本地制造業企業,極大的降低了物流運輸成本,節約了中轉運輸時間,打開了濟寧通江達海、聯通全國的對外開放新通道,為大宗物資運輸提供了更經濟、更便捷的水路運輸方案。吞吐能力階梯式遞增。規劃建設龍拱港40萬標箱集裝箱碼頭工程和9.23公里鐵路專用線,濟寧作為內河港口,吞吐量在建設最初就顯現出蓬勃張力,2021年9月至12月間,以每月400萬噸的階梯式攀升。進入2022年,截至11月全市港口吞吐量完成5271.2萬噸,再一次彰顯了內河航運發展成效。物流園區集約化發展。大力推進港口整合,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對躍進港、龍拱港、太平港實施統一管理,完成原森達美三港口由裝卸港向貿易港轉變,快速扭轉多年虧損局面,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完成春江港、順達港各51%的股權收購,與微山湖港航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并持股64%。梁山港9-11#泊位、龍拱港4-10#泊位獲得省交通運輸廳批復,龍拱港一期4-6#集裝箱泊位、太平港1#泊位升級改造工程提前一個月竣工運營,推動形成“豐”字型港航物流“黃金水道”,實現濟寧港由裝卸港向貿易港、金融港、生態港轉型。
(三)強力攻堅精做“式”,貫通多式聯運“大通道”
形成“公鐵水”格局。2021年4月,梁山港多式聯運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通航,形成“公鐵水”多式聯運格局,將京杭運河通航里程向北延伸了17.5km,成為魯西南多式聯運貨運樞紐和大宗貨物集散中心,將京杭運河和瓦日鐵路聯通,構建起上承“晉陜蒙”能源基地、下達“蘇浙滬”和長江經濟帶的通道。2022年10月,梁山港入選國家第四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創建名單,成為濟寧首個、全省唯一上榜的內河港口項目。發展“散改集”模式。大力推進集裝箱運輸,濟寧市國資系統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上下游辦事處5個,接連開通濟寧至太倉、武漢、南京、宿遷等15條集裝箱航線,物流貿易網絡覆蓋全國12個省市區、40多個城市,聯通了河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中心城市和產業園區,有效推動產業聚集和承接產業轉移,實現了京杭大運河與長江流域進一步深度合作、暢通暢聯。推進“鐘擺式”運輸。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對接實體經濟上下游企業,開展以大宗商品為服務對象的“到發運、集疏運”模式,濟寧港航集團智慧物流交易平臺建成啟用,并榮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濟寧港基本實現了港口、物流、貿易、上下游企業“一站式”鏈接,不斷推動實現“門到門”運輸服務。
(四)跨越爭先勤做“事”,打造現代港航“大品牌”
編制港產融合發展規劃。2021年12月,“聚港航物流產業 建港航經濟生態”——2021·濟寧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行,“運河港航經濟研究院”正式揭牌。2022年8月,現代港航物流樞紐城市專題培訓班在武漢理工大學成功舉辦,10月,濟寧市國資委、濟寧能源發展集團聯合濟寧學院成立現代港航產業學院。聘請北京交通大學王喜富團隊高水平編制《港產融合發展規劃》,形成了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戰略、有路徑的高質量規劃文本。擦亮運河濟寧文化名片。圍繞大運河文化藝術、文化遺產、文旅融合精品線路、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等方面,大力推進文旅產業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再現運河昔日景象,廣受市民歡迎。繼續依托濟寧孔子文旅集團,深入挖掘運河文化時代價值,讓水運涵養水韻、水韻激揚水蘊,傳承歷史文脈、講好運河故事。推進智慧生態港航建設。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率先組建LNG新能源運輸車隊、LNG單燃料新能源運輸船隊,梁山港國內第一最大跨度儲煤棚、智能火車清車機、首臺接卸C96的雙翻翻車機等多項先進技術裝備建成落地,填補國內空白,建成全省首個內河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船舶污染物“濟寧e交付”平臺獲得國家專利并入選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優秀案例,“濟舟港灣”品牌在全國予以推廣。
二、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制約。洙水河、白馬河、龍拱河、躍進溝及梁山港進港航道等支流航道等級普遍偏低,微山三線船閘工程投資主體、資金來源不確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項目建設進度。
(二)臨港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港產一體化還未形成集聚效應,產業融合度較低,臨港工業、物流、商貿、倉儲、旅游業等發展相對滯后,對水運物流的帶動作用不明顯,“鐘擺式”運輸模式還未完全實現,港口和水運企業經營存在一定困難。
(三)港口布局規模仍需整合。整體而言,濟寧港口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港口多、規模小、分布散、布局亂的情況仍然存在,與北方內河航運中心的功能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政策扶持力度還需加大。對標國內水運發達地區先進做法,雖對集裝箱航線給予了補貼,但遠遠低于南方水運發達地區補貼2000萬元的標準,內河集裝箱運輸船舶、新能源船舶優先過閘、免費過閘政策還未落實,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發展。
三、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思路和有關建議
(一)以“多式聯運、暢通高效”為導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建設干支直達航道網。搶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全力爭取大運河城區段美麗航道和微山三線船閘年內啟動建設,實施復新河等4條干支流航道升級改造,構建干支直達、聯運高效、綠色安全的內河航運體系。二是構建多條鐵路專用道。加快推進濟寧西站—龍拱港9.23公里鐵路專用線建設,配套建設龍拱港裝卸站、接軌站,建設集裝箱鐵路專用線接至瓦日線梁山站,建設淄海鐵路線作為躍進溝作業區鐵路專用線,為多式聯運再添新路徑。三是打造長遠規劃大空間。立足現代港航物流發展目標戰略,依托《濟寧港總體規劃》《濟寧港產融合發展規劃》,推進以梁山港區、主城港區、微山港區為主軸的億噸級港口群建設,引導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業機械、特種車輛等大型裝備生產企業,煤炭、煤化工、橡膠等大宗原材料加工制造企業與鄰港物流產業園區深度合作發展,為“公轉水”“散改集”提供更大空間。
(二)以“綠色低碳、生態友好”為導向,推進綜合結構調整
一是開展綠色港口創建。立足主攻港口現代化,研究制定《濟寧市綠色航道建設技術指南》和五年行動計劃,指導全市新建航道對標創建,以京杭運河濟寧城區段為試點,打造山東內河綠色航道標桿。二是開展港口擴能攻堅。緊扣“一港五區、多點協同”定位,蹚出全國多式聯運濟寧路徑,2023年力爭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5500萬噸、8萬標箱,爭取達到5700萬噸、10萬標箱,沖刺突破6000萬噸、12萬標箱,全力爭創“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使港航經濟成為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三是開展港口資源重整。新建韓莊港,提升順達港,運營金陽港,當年開工當年建成龍拱港二期40萬TEU集裝箱碼頭,進一步做強大港、做優專業港、整合小港,打造“億噸大港、百萬標箱”的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三)以“要素優化、降本增效”為導向,提升服務保障品質
一是強化要素保障。提速突破山東京杭多式聯運物流園區,規劃建設龍拱鋼臨港物流園和商貿服務區、躍進港鋼材加工交易基地和糧食加工交易基地,爭取年底前山東京杭智慧鋼城一期項目具備使用條件,布局謀求更大的內河運輸增量空間。二是強化政策支撐。出臺扶持水路集裝箱運輸實施方案,爭取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素保障、新能源和集裝箱運輸船舶優惠過閘等政策和資金,推動湖西航道(上級湖段)升級改造工程列入交通運輸部“十四五”規劃正選項目庫。三是強化服務配套。完善龍拱港、梁山港、太平港等港口腹地路網,加快鄒城至濟寧、濟寧至商丘高速公路建設和G342日鳳線、S321棗梁線改造,做好兗州至鄆城高速公路、G104微山韓莊至魯蘇界等工程前期工作,不斷提升通行能力。
(四)以“擴大商貿、宣傳推廣”為導向,打響港航物流品牌
一是做大物流貿易市場。組建專業團隊沿京杭運河沿岸、長三角經濟區深耕市場,拓展晉陜蒙、長三角區域煤炭、鋼鐵、有色金屬、陶瓷等貨源,加快龍拱港海關監管場所建設,加強與上海泛亞、中谷、安通等大型企業合作,深化與湖北、江蘇港口集團和廈門象嶼等貨運市場聯系,促進港貿協同再優化升級。二是深挖腹地貨物增量。繼續與華勤、太陽、東宏等高成長企業開展“精準敲門行動”,“一企一策”提供服務,逐步提高集疏運換裝的經濟性和便捷性,在上控資源、中聯物流、下拓市場上實現新突破。三是做好品牌宣傳推介。強化運河文化研究和傳承弘揚,高規格舉辦“內河航運高峰論壇”,做大港航內河經濟研究院和濟寧學院現代港航產業學院,密切與武漢理工大學產學研合作,打造運河精神和運河文化的集中承載地,吸引更多客商投資濟寧、發展濟寧、壯大濟寧,讓古運河上的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成為濟寧最具魅力的生態名片、文化印記、產業高地,真正提升濟寧形象、展現濟寧風采。
來源丨濟寧市國資委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