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五一,天氣漸暖,在京杭大運河濟寧段,除了大量運輸煤炭的貨船之外,裝載化肥、糧食、建材等貨物的船舶也在航道上有序航行,來往如梭,一派繁忙景象。
“集裝箱運輸除了煤炭‘散改集’之外,太陽紙業的卷筒紙、汶上的石材、華勤的輪胎、東平的化肥等,也都通過大運河運往南方。”在濟寧能源龍拱港,潤楊77777號大副向記者介紹說,“特別是這兩年,隨著沿途航道和船閘的升級,這一趟的通行時間縮短了約三分之一,通過河江海聯運的方式,可以抵達福建、廣東等珠三角地區。”
西煤東運、南北貨互通,煥發“黃金水道”新優勢
龍拱港是位于濟寧京杭大運河與龍拱河交匯處的內河港口,幾年前還是一個傳統的件雜散貨碼頭。“我們是2009年建港,原來這邊主要運輸散裝煤炭、黃沙等,基本上沒有集裝箱運輸。”濟寧港航龍拱港總經理王志國說。
2019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作出了“以濟寧能源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
龍拱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謀劃,率先將“海港先進理念”引入內河,采用國內最先進的集裝箱碼頭TOS管理系統,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全國內河首家全流程自動化集裝箱港口。“通過集裝箱運輸,實現了大運河上的綠色清潔運輸,降低了貨損,提高了運轉效率。”王志國介紹說,在龍拱港,1名司機可同時操控4臺軌道吊作業,2分鐘就可完成一個集裝箱的裝卸,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國內領先。
2022年,龍拱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萬標箱。2023年,龍拱港定下了10萬標箱的目標,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實現集裝箱運營2.9萬標箱,占全市集裝箱總量的90%。
京杭大運河帶動形成的發展機遇,助力我市在交通運輸線上形成了產業格局,并逐步打開轉型發展的新航道。濟寧能源梁山港便是其中一條。
梁山港是一座無中生有的運河港口,當年,這里曾是一片水洼地,2014年,瓦日鐵路建成通車后,成為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聯通的咽喉要地。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梁山港實現了公路、鐵路和水運多式聯運,北聯“一帶一路”,南端進入長江航道,與另一條新兗鐵路形成“豐”字形大通道。2015年4月,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把建設公鐵水多式聯運的梁山港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突破口,挖通了17.5公里航道,建設9.18公里鐵路專用線,把世界第一條按30噸重載鐵路標準建設的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在梁山縣“手挽手”,打通了“工”字形多式聯運的大通道,成了京杭大運河上“西煤東輸、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創新性地鑄就了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上的“黃金坐標”。
借助優勢,開辟一條暢通南北的“水上高速”
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都需要可持續發展。借助我市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資源優勢,按照“依靠煤、發展煤、延伸煤”的思路,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開始從能源產業向港航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巨大的貿易量也支撐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非煤營收占比超過80%,歷史性地解決了企業轉型發展難題。其中,現代港航物流產業已全面起勢,2021年迅速闖入中國物流企業50強、位列第32位。
如今的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已成為營收過576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主營業務也從單一的煤電產業延展至現代港航產業、物流貿易產業和高端制造產業等多元化發展。2021年,濟寧能源實現銷售收入290億元、利稅40億元,2022年,實現營收576億元、利稅60億元,分別增長98%、50%,連續兩年實現翻番增長。高速的增長得益于這次擁抱運河的賽道轉換。
借助運河水路運輸成本約為鐵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具有運量大、能耗小、成本低、污染輕等優勢,我市累計開通了濟寧至武漢、太倉、上海等集裝箱航線15條,通達南京港、連云港、鎮江港、寧波港等50多個港口;物流貿易覆蓋100多個城市。跟原來相比,每噸可為客戶減少30至50元運費,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有效增強了當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更開辟出了又一條暢通南北的“水上高速”。不僅如此,我市還聘請北京交通大學、中交水規院高水平專家團隊,編制了《濟寧港總體規劃》《濟寧市港產城融合發展規劃》,按照綠色化、智慧化、標準化、現代化標準,重點打造了梁山、任城和微山三大億噸級港口群,梁山港、龍拱港、太平港等六大百億臨港園區,大力發展新能源、集裝箱船舶運輸,一體化推進“港口、物流、貿易”融合發展,推動濟寧港由裝卸港向物流貿易港、由內河港口向開放港口、由散貨運輸向集裝箱運輸、由傳統運輸向新能源運輸轉變,全力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同時,我市堅持以港聚產、港產融合,明確“12326”產業矩陣板塊,加快六大百億臨港園區建設,梁山港成為首個實現百億營收的臨港園區。濟寧港航梁山港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哲說:“2022年,我們建立了年產50萬噸能力的鋼材物流加工基地和年產2500個集裝箱的港口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前港后廠’的商業模式,園區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6.44億元,同比增長90.25%。”
完善產業鏈,加快內河船舶升級迭代
在鄒城市太平鎮,濟寧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作為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產業的八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該項目全力以赴趕工期、搶進度,力爭今年年內實現項目建成投用,12月底前實現造船。
“該項目是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項目。整體竣工后,將具備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產能力。”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張雷介紹說,該項目將全部建成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引領內河船舶制造“數智化變革”,大力推動船舶制造的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加快內河船舶升級迭代,引領中國江北智慧綠色物流發展新格局。
圍繞現代港航物流產業,濟寧能源構建了港口運營、船舶運輸、港航建設、集裝箱與新能源船舶制造、綜合物流、金融服務、大宗商品貿易、信息服務等八大業務板塊,初步形成以貿易為引領、港航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生態體系。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2025年前,我們力爭港口貨物吞吐能力超過1.5億噸,集裝箱運營實現50萬標箱,營收力爭突破1000億元,將現代港航物流做出體量、做大產業、做好品牌、做優效益,引領資源型城市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助力山東的產品和貿易走出國門、奔向世界,為中國內河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濟寧力量。”
來源丨濟寧日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