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霄云煤礦以“基礎管理建設”為支點,深入實施礦井管理達標創建工程,充分發揮設備管理員、定額員、工程質量驗收員“三大員”作用,實現了1316大傾角綜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生產。
加強設備維護保養 提高運行可靠性
“瓦斯監測正常、設備排查正常,可以開機。”隨著調度指揮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的一聲令下,霄云煤礦1316綜采工作面配套設備陸續啟動,開啟了煤礦一班忙碌的工作。
綜機設備能否高效穩定運轉是決定工作面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不斷優化1316綜采工作面勞動組織,加大設備操作培訓、檢修維護、日常管理力度,以‘生產班次設備零影響’為目標,加強采煤機、皮帶運輸機、刮板運輸機等重點設備的檢修,并通過實時監控設備運行參數,動態調整生產節奏,保障采煤機割煤全程無影響,縮短開機時間,爭取更多時間開展設備檢修維護,形成良性作業循環。”該礦設備管理員李佰峰說。
該礦提倡人人都是設備管理員、臺臺設備有人管,以專業技術為重點,創新開展井上理論學習、井下實踐操作“兩級課堂”,邀請廠家技術人員開展新設備、新工藝專題培訓,確保職工認識到位、理論過硬、操作熟練。
該礦嚴格執行“動態點檢、靜態定檢”維修模式,通過問診、目視、聽聲、觸摸等多種方式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態,并建立設備維護保養臺賬,對重要部件、易損元器件,標明更換時間、型號、更換人等信息,為設備后期維修保養提供依據。
“經多次實踐驗證,我們最終決定單獨劃出一個檢修班次,進一步優化勞動組織,對設備開展全方位維護與保養,取消生產班班中檢修流程。雖然看似生產時間減少了,卻提高了設備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霄云煤礦綜采一區區長陳凡剛說。
隨現場變化調整勞動定額 撬動全員創新創效
“我們持續應用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新技術,勞動效率、勞動組織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針對這一情況,勞動人事科創新提出了將‘變化管理’思維融入勞動定額管理。”霄云煤礦勞動人事科定額員馬闖說。
當設備升級改造、施工現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定額員緊盯“變化點”,通過多種方式調查研究,深入現場寫實,與工作人員交流工藝、設備參數,找準勞動定額與實際操作的結合點,使勞動定額既能適應新技術應用,又能激發職工干事創業熱情。
“1316工作面安裝初期,機修廠引進新型纏線機,解決了原來人工盤電纜工作強度大、效率低的問題,加快了機修工盤電纜的速度,并快速將電纜封車下井,確保了1316工作面的安裝進度。定額員根據勞動強度精準寫實,將每盤一百米電纜的定額工時進行調整,縮短定額工時和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計件收入,達到了勞資雙贏、定額創效的目的。”該礦勞動人事科負責人蔡可強說。
定下高驗收標準 確保資源“顆粒歸倉”
1316綜采工作面是霄云煤礦第一個大傾角工作面,平均煤層傾角為24度,切眼傾角局部達33度,特殊的地質條件使回采難度遠大于近水平工作面。
“為確保1316綜采工作面安全高效開采,礦采煤專業小組根據現場地質情況制定了機電防護設備、頂板管理及層位控制‘特別規定’,現場工程質量驗收員嚴格執行規定,工作面順利度過了初次來壓,目前已推進100余米,1316大傾角綜采工作面開采終于步入正軌。”霄云煤礦副礦長王棟梁說。
生產過程中,工程質量驗收員扎實跟進工作進度,落實煤質管理措施,工作面破頂破底量等均按厘米校驗,從源頭上保證了原煤質量,嚴格考核工作面煤炭回收工作,做到煤炭資源“顆粒歸倉”。今年上半年,該礦原煤發熱量比集團考核指標高出了261大卡。
“采煤機每推進一排,我們驗收員就測量一次進尺,觀察刮板運輸機是否上竄下滑,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支架狀態和推溜方式。拉移支架時嚴格把關,嚴格控制支架傾角,嚴禁支架傾角大于溜子傾角,至少比其小1度。并在現場監督支架工高標準使用千斤頂和側護板進行調整,確保工作面工程質量動態達標。”霄云煤礦綜采一區工程質量驗收員王彬說。
“我們充分發揮設備管理員、定額員、工程質量驗收員的管理職能,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以1316綜采工作面為例,其生產效率較之以前提升了近3倍。在礦井產、運、洗、銷整個流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三大員+管理提效’雙促雙融的生動體現。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提升‘三大員’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使管理更加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向‘三大員’管理要效益,讓基層力量發揮最大效能、創造更多效益。”霄云煤礦黨委書記、礦長詹召偉說。
文丨王遠征 孫亞曼 來源丨中國煤炭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