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名詞“新質生產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方式,代表著一種生產力的質的飛躍。難道傳統生產力就只能和“低端”“落后”“陳舊”這些詞語掛鉤嗎?其實不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澎湃浪潮中,我市傳統制造業并未停滯不前,而是以智能化升級乘風破浪,逐漸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山東海納智能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的子公司,也是一家礦山制造企業,每年靠集團給的那些業務,過安逸的日子根本沒有問題。但海納科技堅持科技創新,研發生產綠色礦山智能成套裝備,公司銷售收入年年快速增長,已從一家小型煤礦機械廠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在海納科技高端油缸數字化車間,300余臺自動化設備正同步運行,AGV運輸機器人穿梭其間。高壓變頻一體機、永磁滾筒一體機等智能輸送裝備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配線組裝作業。“我們用‘智能變頻+永磁一體化驅動系統’為皮帶賦能,初步測算了下,改造后的傳動方式用電量較原來節省約15%,僅電費一項一年就能節省120萬元,每年可累計節約各類費用約240萬元。”海納科技研發帶頭人王華東說。據了解,海納科技圍繞打造“智能輸送系統”這根主線,傾力打造智能輸送成套裝備,自主研發生產變頻驅動裝置、變頻調速裝置和配套裝置,相比較傳統處理方式節能15%至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裝備是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的關鍵。在制造業企業智能化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企業的自驅力十分關鍵。海納科技積極研發井下智能選矸協同連采連充關鍵技術,建成全國首家井下智能干選和連采連充聯合應用的綠色開采礦井,可用矸石等固體廢棄物置換煤炭,促進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目前該方案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多家現代化礦井,以成功實施的義橋煤礦項目為例,每年能夠在井下處理矸石10萬噸,產生經濟效益近億元。
來源丨濟寧日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