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寧白馬河畔的山東新能船業聯合車間,無人運輸車往來穿梭,將切割產線的各式鋼材零部件送往焊接產線。從一塊塊鋼板變成一艘新能源船,在這里只需要五個月,效率是傳統造船的兩倍。
一個新建船廠,有能力接下大批訂單,憑的是批量化模塊化造船。為此,他們借鑒汽車生產流水線和海船建造模式,投資3億元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系統和自動化產線,把造船分為4個車間,在各車間進行流水線生產,再將造好的一個個模塊,運到船體搭載平臺進行組裝。目前,船廠具備同時建造10多艘新能源船舶的能力。
與傳統船型相比,新能源船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碳排放下降15%以上,節能減碳達到綠色船舶最高級。船廠還與高校聯合進行技術攻關,使新能源船自重、船阻低5%和6%,運行時速比傳統柴油船提高5公里。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新能源船舶正逐步成為內河航運發展的新趨勢。依托內河船舶標準化生產新模式,山東新能船業可年產240艘新能源船舶。產能的提高,使船廠聯合上下游企業,構建產業鏈,帶動了相關產業集聚發展。
來源丨山東電視臺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