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王超干,安全有保障,技術有門路,還有錢賺!”
在問到運河煤礦綜采二區電工班的班長王超怎么樣時,班里的伙計們總是發自肺腑的對他的工作佩服點贊。
“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肩負起身上的責任!”這是集團公司2021年度“我是狀元”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采掘電鉗工“狀元”王超經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多年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王超從在采掘電工維修的“小學徒”,變成班組技能的“扛把子”,他先后榮獲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集團公司技能比武“狀元”等榮譽稱號。
技術“名聲”源自不懈的努力
2003年,剛進入運河煤礦的王超被分配在采煤工區供電維修班從一名維修工干起。剛參加工作的他,實踐、操作和理論能力幾乎都為零。面對一堆“鐵疙瘩”,他心中暗暗憋著一股勁,“我要征服他們!”面對工作中的難關,他沒有打退堂鼓,反而暗下決心,要干出一番名堂,成就一番事業。
在工作現場,大活小活、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珍惜每一次與設備打交道的機會,珍惜每一個跟老師學習的機會,每一次處理完設備故障,他總是將問題表象、故障原因、排查流程、處理過程記錄在自己的記錄本上,回家以后,再有針對性的拿起各類技能知識圖書,對工作中的技術難題結合理論進行反思總結。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潛心鉆研,憑借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現場維修經驗,解決了一次又一次突發故障和疑難雜癥,很快,同事們都對這個小青年開始刮目相看起來。
技術“口碑”源自工作的能力
前不久,采煤機在中班出現故障,已經下了早班回到家里的他接到電話后,來不及吃飯,又馬不停蹄的趕到礦井。工區值班區長說,你別下了,讓他們給你說說問題,你電話指揮他們維修吧,他卻擺了擺手,我不看見設備不放心!他堅持來到現場,經過仔細排查,發現是變頻器的問題,很快將問題處理完畢。“只要是機電設備出了故障,不論什么時候,王超肯定是隨叫隨到。”同事們這樣說。
有一次,他經過一臺控電站6000V高壓電的高防開關時。隱隱約約聽到開關有輕微的吱吱聲,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不對勁。他用手背分別碰觸開關的各個部位,發現負荷側電纜的溫度似乎高那么一點點,他當即判定負荷側電纜有可能存在虛接現象,而那輕微的“吱吱”聲則是放電的聲音。他當機立斷,及時將現場情況和自己的判斷匯報至工區。當打開負荷側防爆蓋兒時,現場所有人員不禁心中一驚,三相接線柱有兩相緊固的銅螺栓出現了融化現象,兩項負荷電纜全部燒黑。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后果不堪想象。
“有王超在,什么技術難題都不怕”!無論多復雜的技術難題,在王超面前總能“藥到病除”,他也被工友們譽為“治療”井下設備的“土專家”。
技術“成績”源自對技術的努力探索
在已取得各類成績的同時,對于班組成員的學習,王超一點也不放松。“出煤不出煤,關鍵看機電。作為機電維修人員,學習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僅要會操作,還要不斷更新充實理論知識,將理論融入到實踐,給高效率的設備維護保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王超對班組成員說道。
“王超是一個隨和的人,又是一個特別嚴厲的人,對伙計們生活上,沒說的;工作中又是一絲不茍、嚴謹細致,容不得大家犯一點錯誤。”他的徒弟徐猛這樣評價道。王超制定了班組內部管理制度,在考核方面做到公正公開,獎罰分明,讓每個人都心服口服。同時,他率領大家結合現場,搞創新,抓創效,提報具有一定價值的技術改造項目累計達20余項,為礦節約資金100余萬元。
心中有夢,方能暢行天下。王超就是這樣,用激情和使命,無畏且艱辛的在技能學習上不斷攀登,向著遠方,迎風而舞,走出了一條鮮花與掌聲鋪就的星光大道。
█運河煤礦 單貝 張弘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