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寫“安 全”志 新 章
----運河煤礦安全生產十一周年紀實
十一年來,運河煤礦始終奉行“把每一件事做好,把重復的事反復做好”的理念,扎扎實實、勤勤懇懇的對待每一項工作,始終保持安全生產的良好發展態勢,不斷推動礦井安全管理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邁進,特別是進入2012年以來,受市場大形勢的影響,煤炭銷售價格大幅度下滑,利潤隨之降低,面對如此艱難的外部環境,礦領導班子帶領全礦干部職工用更加淳樸的工作熱情對待每一項工作,用更高的標準對待安全生產,不斷譜寫著礦井安全生產新的篇章。
落實責任,擺正每一個人的位置
“人”的責任落實是工作勝敗的關鍵,只有發揮每一名干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形成“程式化”的系統作業模式。
強化管理人員責任落實。“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確保礦各級管理人員責任落實,一是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把安全責任分為領導干部、職能部門和崗位操作三大板塊,其中,職能部門責任又分解到部門內的各崗位,制定和完善了四個篇章216個工種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把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項任務、每個人,形成礦、區(科)、班組、崗位、員工“五位一體”安全管理責任體系;二是細化“三三制”考核,使傳統的數量考核,變為質量考核,不僅增加了周末、節假日的考核,還明確每個時段的下井時間,規定檢查過程中應做的工作,并且在安撤面、巷道貫通等重點工程施工時,安排專人現場24小時跟靠,坐鎮指揮,解決難題,排除隱患;三是按照“時時有人問、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查”的原則,建立“AB角”協同管理作業模式,對每一項工作指定主管、分管,確保管理無死角。
開展區隊自主管理。區隊是企業的細胞和基石,是落實責任落實的主體。一是開展“區隊自主管理”活動,以健全基層區隊內部管理機制和措施為突破口,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和所有崗位工種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劃分管理層次、明確責任分工,形成自保、互保、聯保的交叉網絡,用利益鏈條把大家拴在一起,促進基層區隊班組、干部職工自下而上自覺遵守各種管理制度,主動擔當、主動作為,確保“領導在不在場一個樣”;二是推行區隊安全評估評價活動,通過“質量標準化建設”,“機電及提升運輸”,“安全周期”,“安全、生產任務指標”等七部分的考核,把日常檢查、突擊檢查、常規任務等內容進行綜合考評,突出班組長以上關鍵人員的作用,并按照獎罰對等原則,給予班組長以上人員50-400元不等的獎勵或處罰;三是實施“A”級班組創建活動,充分調動職工參與、監督安全管理的積極性,確保安全管理的持久性,有效增強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截止2014年10月份,班組人均得獎最高已累積至460元。
強化培訓教育,開展素質提升工程
通過開展培訓教育工作,營造處處是課堂、人人練絕活、行行出能手,學技術、練本領、提素質、練內功的濃厚氛圍,真正讓崗位變成“大課堂”、“練兵場”。
開展“周五”集中培訓活動。實施以“抓教課人員、抓科室人員、抓學習效果、放學習形式”為載體的“三抓一放”“周五”集中培訓活動,全面提升干部職工專項業務技能。各單位根據各崗位特點,制定每月培訓計劃,報礦審批后,有專人組織實施,一方面保證了職工按照“干什么、學什么、會什么”的原則做到知識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各科室人員共同學習交流,豐富其他專項知識,培養了多方面的管理人才。
開展 “實景培訓”培訓活動。通過現場“手把手”教授的方式,管理人員對作業人員現場進行業務知識的講解、培訓,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員查閱資料、豐富自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講課人員與培訓人員積極互動,現場溝通,激發職工參與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建立技能評比激勵機制。通過設立“技能狀元、星級維修工”等不同稱號,調動職工鉆研技術的積極性,堅持每年舉辦一次操作技能大賽,對各工種比賽的第一名授予“狀元”稱號,并給予一次性3000元獎勵,每月發放300元津貼,對于不同星級的維修工給予每月80-300元獎勵。
依托質量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
針對生產過程中的不同環節,強化質量標準化建設及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從根本上控制隱患,防范事故。
強化質量標準化建設。首先嚴格施工質量管理,由安全員對每項工程、每道流程、每個工序、每份參數進行測量驗收,填寫《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日評估》表,劃分“A、B、C、D”級別,作為班組、個人工資、獎金考核依據;其次固定每月20號開展專項驗收,其余不定期開展五次,并且20號下午,分11個專業組對照標準逐項開展內業自查,形成自評報告;再次積極選樹典型,在質量標準化建設方面比較好的單位、施工地點召開“現場會”,推廣“標桿”經驗,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實施作業動態全過程控制。建立了涉及328個工種的《環境識別與操作流程控制體系》及《安全操作管控標準》,通過環境識別、流程控制、操作標準等幾個方面的規范,使各崗位工種做到簡單化、明了化;同時,針對安撤面工作的復雜性,建立了《采煤工作面安裝回撤安全管理規定》,使每一個操作過程有標準化的具體要求,確保施工的流程化、系統化;并且,實施“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將每一道具體工序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安全確認,提高操作人員的認知度和注意力,實現杜絕操作細節失誤,提高標準化作業水平的目的。
推行隱患分級閉環管理制。實施礦、科室、區隊、班組、崗位“五級排查”,對發現的隱患進行“紅、黃牌”定級分類,登記在施工地點,注明隱患發現人、治理責任人、治理時限,何時治理完畢何時摘牌,便于現場所有人員對隱患閉合的監督;同時,利用每月“一通三防”、“頂板管理”、“機電運輸”、“質量標準化”五次常規檢查,形成隱患排查閉合的有序銜接,每一次檢查不僅排查現場的問題,還對上一次檢查的隱患閉合情況進行復查;并且,每年年末認真梳理全年上級檢查的問題,整理分類,開展“回頭看”檢查活動,確保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順勢而變,開展針對性活動
礦井安全管理隨著社會進步,人員思想的變化,隨之也會產生一些新問題,礦井針對新形勢下的安全管理工作,結合現場實際,創新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活動。
建立“安全罰款返還”良性激勵機制。建立了1423條內容的《安全生產獎懲條例》,規范違章違紀行為的定性及處罰標準,做到處罰有依據;在安全罰款使用上,首先拿出總額的70%,按照生產、輔助兩個組別,從安全周期考核、質量標準化建設、“A”級班組建設等六個方面考核,將罰款返還給遵章守紀、按章作業的單位和個人;其次為鼓勵員工立足本崗發揮聰明才智,激發全礦干部職工管理創新、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主動性,拿出罰款總額的20%,按照“五小革新”、“安全質量管理創新”及“好建議、金點子”三個類別予以創造人或集體300-2000元的獎勵,同時,將項目以發明人姓名命名,讓“動腦子”的員工不但得到經濟實惠,更得到政治上的榮譽;再次將罰款總額的10%按照200-500元的標準獎勵在“月度安全知識考核”中取得好成績的區隊和個人,使職工由原來的“怕抽查”變成現在的“盼抽查”。僅2014年上半年,即返還罰款103.32萬元。
采取“5W”分析法進行“違紀”原因倒追。以上級部門檢查的問題,礦下發的通報和日常罰款為載體,由被處罰人從“人、物、環境”安全管理三要素分析,倒追問題根源,讓職工認識到違章的本質和作業標準,樹立遵章守紀自覺性,從根本上杜絕類似的違章,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此項活動以來,與前期違章行為相比,全礦減少了23%,同類違章行為減少了43%。
吸取事故教訓,完善制度建設。匯編了其他礦井113起具有代表性的事故,組織各單位負責人、技術管理人員開展專題大討論,舉一反三,結合現場開展“對照性”評估、檢查、改進活動,用別人血的代價警醒自己現場安全管理。并總結、制定了《安全帶的使用及登高作業管理規定》、《頂板管理制度》、《厚煤層巷道掘進管理規定》等30余項專項管理制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安全生產十一周年,不是一朝一夕的突發奇想,更不是為了做好某些工作而做的花架子,這其中蘊含著運河人的辛勤汗水,承載著運河人的努力付出,記錄下運河煤礦全體干部員工及其家屬“追求卓越”的堅實足跡。
成績代表過去,站在新起點,實干敬業的運河人,將牢記自己的職責,一如既往的“把每一件事做好,把重復的事反復做好”, 全力以赴,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嚴細的管理、務實的行動,不斷登攀安全生產新高度,譜寫礦井安全生產新篇章!
(運河煤礦 蔡可強 單貝)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