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從哲學上來看,“無”和“有”、“虛”和“實”、“可能”和“現實”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對待安全管理,我們講“無中生有”,是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每一項工作做到上心、用心、專心,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對可能出現的各種事故防范于未然,而并非我們理解的“憑空捏造”“信口雌黃”。
事物都是辯證的、發展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無”,也沒有絕對的“有”,可能過去“無”,未來或許“有”,“無”和“有”并非絕對恒定不變,一定條件下,兩者可由量變引發質變。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并非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上醫”為何如此高能,其根源就是上深諳“無中生有”的真諦,提前將可能誘發疾病的不利因素消除掉。對于我們煤礦管理者而言,應當從中深受啟發,抓安全生產多一些“無中生有”、少一些“高枕無憂”,進而提升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抓安全生產多一些“無中生有”,彰顯的是一種憂患意識。古人云:“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憂患意識不是停留于憂患,而是要尋根索源,預見未來,拿出應對之策。在這個問題上,“車到山前必有路”并不靠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太被動。安全管理人員要增強憂患意識,學會從身邊事故案例汲取教訓,時刻保持戰戰兢兢的心態,凡事敢于從最壞的地方思考,多想幾個“萬一”,才能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抓安全生產多一些“無中生有”,體現的是一種嚴謹作風。嚴謹的作風表現在對每一項工作的落實上,是衡量我們對待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標準。安全管理者要多一些“杞人憂天”的“焦慮”,從思想層次筑牢安全風險管控防線,真正用心去檢查每一項安全措施是否執行到位,每一個安全隱患是否整改閉合。
抓安全生產多一些“無中生有”,彰顯的是一種責任擔當。抓安全生產,本質上就是要以人為本,對生命負責。沒有發展的安全是片面的,沒有安全的發展定是大錯特錯。作為煤礦安全管理者,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觀念理清安全和生產的辯證關系,杜絕把兩者割裂開來的片面理念。看問題看到“本質”,抓管理抓到“實處”,擯棄形式主義,真正做好安全和生產的有機統一。
“無中生有”是創新、是能力、是責任、是超越。強化安全管理,我們當學會“無中生有”,進而追求“無中生優”。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