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算賬的行家里手”
-陽城煤電“攻堅克難、度危求進”大討論活動側記
“打一根7.5米的錨索,不算人工,僅成本就1000多元。如果打廢一根錨索,相當于浪費1000多元,全礦2000多人,平均每人為這根錨索支付5毛錢。也就是說從你的兜里掏出5毛錢來為他們的行為買賬,作為現場安全監管人員,你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這是3月30日,副礦長王利在參加安全科“攻堅克難、度危求進”大討論活動座談會上在給安全員算賬的一幕。
自“攻堅克難、度危求進”大討論活動開展以來,陽城煤電不重形式重實效,一改以往說教式的老法,另辟蹊徑,全員算成本、算效益、算節約,讓全礦干部職工每做一件事,都先“算賬”,讓職工通過算與自己利益密切相關的各種賬,牢固樹立“算賬經營”的管理理念,對待各項工作精益求精,努力向降本降耗要效益,向深挖內潛要效益。
“我覺著副井提升應該加以規范,不管是提人還是下料,都過于隨意。本身一鉤應該提四車矸石,放四車料,但是有時候我們一車也提,兩車也提,浪費嚴重;上下人也是一樣,三兩個人走一鉤,二三十人也能走一鉤,誰都不愿意等,導致副井提升效率低,浪費嚴重。如果我們都能按照標準提升,每個原班可以減少1/4以上的鉤數,節省電費2000多元,一個月下來可以節省近10萬元”,3月13日,在運轉工區“攻堅克難、度危求進”大討論活動座談會上,副井絞車司機張艷麗算了這樣一比賬。第二天早會上,陽城煤電礦長、黨委書記高立群立即安排落實,由調度室牽頭,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生產系統運行管理的規定》,不僅包括副井上下人員及提升物料的管理,而且還包括礦車、料車的管理,暗斜井提升物料、車皮的管理,煤流系統皮帶開停機的規定等,有效的杜絕提運過程中的“無用功”,減少了浪費現象的發生。
“你別看我們每天在這把鉤創造不了什么價值,但是我們嚴格按照礦上的規定執行,一個月下來可以節省近10萬元的電費,夠我們工區半個月的計件工資,我這個崗位還是很重要的啊”,3月31日,在副井口下井口,信號把鉤工商中建高興的向等候升井的筆者高興的說。自《關于進一步規范生產系統運行管理的規定》下發后,副井走鉤每個原班在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可減少走鉤70次以上,每月節省電費近10萬元。
當天筆者下井時,在-650下把鉤還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把鉤工小王打電話通知絞車房走鉤,但是被拒絕了。原因是提升的矸石數量只有三車,沒有達到礦規定的5車。掛上電話,小王向他的同事說:“現在礦上電費分到了每個崗位機臺,每消耗一度電都直接和他們的工資掛鉤,我們還是等等吧,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給他們造成浪費,要是因為這考核了他們的工資,我們也于心不忍啊”!
機修廠廠長李合常告訴筆者,其實經營一個礦和經營一個家是一樣的,日子不可細算,時間長了,浪費的多了,金山銀山也會“吃空”的。
皮帶工區區長連濤在座談會上說:“我們職工喝完的飲料瓶有的隨手就扔到皮帶上了,這一個飲料瓶再從洗煤廠洗出來成本就得1元錢,你在省事的同時,礦上在為你的不文明行為買單啊!”
“其實我們在抓好節支降耗的同時,還要提升我們的檢修水平,愛惜設備就像愛惜我們的家用電器一樣。只有維修、保養好設備,才能降低生產影響,保障好安全生產”,洗煤廠維修工呂英在座談會上說。
“許多井下損壞的小型電器設備、工具,很多都是因為里面的一些小配件壞了,例如80開關的損壞,只是里面的小插件損壞了,如果打上井維修就要800元/臺,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運輸費用,如果現場有這些小插件和模塊,就可以直接在現場維修,降低維修成本。像注液槍、截止閥等一些配件、工具,很多時候損壞是由于里面的密封圈壞了,我們現在自己購買了一些密封圈,換上后和新的一樣用,成本才一兩毛錢,如果扔掉換新的,一把注液槍就得花費30元,一個51的截止閥就需要100多元……”綜采二區區長辛光明告訴筆者。
隨著“攻堅克難、度危求進”大討論活動開展的不斷深入,陽城煤電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意識悄然的在發生著變化。陽城煤電職工人人心中都有一個計算器,個個都是算賬的行家里手,處處爭當節支降耗、降本增效的先鋒員,形成了人人當“老摳”,個個會“算計”的新常態。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