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煤礦因井深等原因,中央泵房的主排水泵為千米揚程,額定排水量為420 m3/h,電機功率高,泵的體積重量大。井下四臺泵安裝運行于2012年8月份,一直未進行過上井大修過,所排水的水質有掘進迎頭到單面生產,再到雙面生產,排水的渾濁程度可想而知,由最初的上水量580m3/h,現減少到不足400 m3/h。
流量的減少就是電耗的增加,因為上水量的減少,每天增加排水時間約3個小時,就相當于增加了電量約6700多kW·h,每天就多花4千多元,一個月增加了十多萬的電費。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心疼啊。大泵大修成了運轉工區的一大心病,因為沒有拆檢過,更別說組裝了。但大泵外修又成了礦領導的一大心病,運進運出,加上外修,經咨詢廠家,這一臺泵不算運費就約十多萬元的維修費,可是不小的一塊費用啊!
安居煤礦運轉工區組織相關技術和維修人員開會研究方案和措施,又積極跟泵廠家技術人員請教溝通,特別是在礦領導的鼓勵下,決定自修。大泵自修,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確實困難。首先大泵從井下泵房吊裝、運輸到上井,每一個環節都不敢掉以輕心,自重近9噸,泵房運輸的狹窄通道,一步措施不到位都有可能對設備和人員造成傷害。在現場吊掛鋼絲繩作為起吊橫梁,對三個大閥門分別用支柱和液壓頂支起來固定牢靠,防止泵體吊出后閥門整體下沉。
在經過經兩天的起吊準備和螺栓拆卸的工作完結后,泵體在兩個5噸的手拉葫蘆的操作下,緩緩的后移和電機拖開,再在側旁手拉葫蘆的牽引下,有側面移開基礎挪移到準備好的大平板車上,上下和先后的設備間隙,狹小的空間給泵體的挪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在現場人員的統一指揮下,在幾個手拉葫蘆靈巧的操作下,泵體還是穩穩的坐在了平板車上。
拆泵,不是想象的破拆,我們想到的是怎么組裝。沒有經驗,就用我們常用的老辦法,一頭拆,做記號,順序放。邊拆卸,邊做記號,邊進行測量做記錄。我們要的是數據,和廠家技術人員聯系比對原始數據,查看哪些配件需要更換。拆泵的過程中,維修人員的積極性特別高,都想一睹各配件的芳容,更想在這一次的修理中掌握一技之長。擠占了機修廠的見方的空間,插空的利用機修廠的行車吊。拆卸的專用工具都沒有,但工作的激情也增強了創造力,能制作的工具自己加工,理解不透的就研究圖紙,與廠家的技術人員電話溝通。
第一臺主排水泵經過不懈的努力,拆卸、檢查、配件梳理,需更換的配件提報等很快完成。 在等配件的過程中,先后把泵殼體密封槽、導葉輪、軸承套、主軸等進行清理除垢、除銹,為組裝先做好準備工作。隨著配件的到來,我們盡快轉到組裝的過程中來。在組裝前因機修廠場地緊張,行車吊也不能長時間給用,我們又對工廣內的廠房想了個遍,找了個遍,最終找到了比較適用的設備庫房,通過和物管科溝通協調,我們又帶著泵的全部家當轉戰設備庫房。
組裝,要的更是精益求精,雖不是精密儀器,但配件之間要的是間隙符合規定,密封要的是滴水不漏不滲,平衡要的是轉動靈活等等。在組裝過程中,維修人員每一件,每一個工序都一絲不茍,葉輪的固定,軸套的定位等定人定質量。當整個泵體的固定絲杠緊固時,所有人員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這是成功的喜悅,也是工作的自豪。
輪著大錘敲打緊固大螺栓的聲音,就像預先奏響的成功的樂章一樣,讓每個人的雙臂更有力。能自修的不外修,不僅節省了維修費用,也為該礦技術人員提供了一次絕好的實踐機會。同時,也為該礦雨季三防筑牢了安全防線。泵下井安裝后,該礦將接著對其它三臺泵上井大修,事實證明我們能行!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