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義橋煤礦迎來了52名集團公司新招職工,為煤礦建設和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有效彌補了生產一線人員配置不足的現狀。為確保新招職工能夠融得入、穩得住、留得下、用得上,該礦多措并舉,強化新工人的培養和使用。
加強培訓,縮短適應期,提高服務礦井的綜合能力。新職工入礦伊始由該礦專兼職教師帶領進行了為期9天的企業文化、煤礦生產工藝、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等相關安全管理知識培訓,有效地將新職工由原來的自由散漫狀態帶入到工作環境中來。同時,廣泛征求學員的培訓需求,增加自主選擇空間,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技術短板、實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全體學員嚴守培訓紀律,學習熱情高漲,取得了預期培訓效果。
關心幫帶,穩得住心,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開展新入礦職工座談活動,座談會上該礦黨委副書記李大路,向新職工介紹了義橋煤礦的發展歷程,從義橋煤礦建礦講起,講述了義橋煤礦成長、十年輝煌、煤炭寒冬到行業復蘇的發展史,樹立和堅定了新入職職工的信心。
加強溝通,深入解讀職工關注點。在與職工座談的基礎上,對工作環境、薪酬收入滿意度、需要礦上協調的問題等一系列職工關注的話題進行深入了解和探討,要求工區科學合理地對新職工工作表現進行量化考核,對于切實表現優異的新職工,工區未拘泥于新職工的劃分依據,個別人員當月得分與老工人持平。根據8月份工資測算結果,部分新工人工資一萬有余,平均工資水平達到9000元。
簽訂全員勞動合同,合同簽訂率100%。根據國資委文件精神,勞動合同中明確了2017年3月份以來入職的新職工退休后不再享受住房補貼等統籌外項目。部分職工由于存在雙重勞動關系,無法參加工傷保險,該礦積極與縣人社局溝通協調,同時取得職工的同意,在職工原單位尚未減員的基礎上參加了工傷保險,有效解決了新入職職工的后顧之憂。
構建平臺,規劃職業生涯,逐步成為礦井中堅力量。積極構建師帶徒平臺,新入職職工全部與工區老職工結成對子,確立師徒關系,簽訂師徒合同。為了有效激勵師傅的積極性,礦按每位師傅100元/月支付師帶徒津貼,傳幫帶平臺搭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