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橋煤礦是由濟寧能源和汶上縣國資辦聯合投資興建的一座地方國有煤礦。2003年6月開工建設, 2006年1月正式投產,礦井核定生產能力80萬噸/年,截止2016底,累計形成采煤塌陷地5247.18畝。近年來,該礦對塌陷地治理工作高度重視,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分三個項目對具備穩沉治理條件的2085.6畝塌陷地全部進行了綜合治理,實現了治理工作的常態化,達到了政府、企業、群眾“三滿意”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思想重視是前提。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是國家和省市黨委政府站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為恢復生態、保護耕地、改善民生、化解社會矛盾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多年來,該礦對此項工作一直高度重視,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在搞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每年都按要求及時丈量、備案登記、動態監測,對達到治理條件的塌陷地,牢牢把握“晚治理不如早治理”原則,主動申報治理項目,使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逐步納入良性軌道,實現了治理工作的常態化和正規循環。
主動協調是基礎。采煤塌陷地治理涉及國土、村鎮和村民各方,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離開了哪一方的支持都難以實施。作為煤炭企業,必須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主動協調意識,與縣國土資源局、鄉鎮、村委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主動把塌陷地治理與落實土地復墾政策結合起來,與完成地方政府治理年度任務目標結合起來,與維護鄉鎮基層社會穩定結合起來,與方便群眾長期可持續耕種結合起來,通過主動與各方溝通協調,達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要在縣國土部門統一指導下,吃透政策、相互協商,立足實際、達成共識。
規范運作是關鍵。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礦嚴格按照濟寧市國土資源局2012年3月出臺的《關于規范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工作程序的通知》規定嚴密操作、穩步推進。在項目立項階段,及時全面提交采掘技術資料、塌陷地穩沉及立項申請報告,依據市縣兩級專家評審組意見不斷完善規劃設計方案,公告后經村民認可正式確定為施工依據;在項目招標階段,嚴格按照國有企業重大工程招投標規定,及時發布公告,通過縣政府招標平臺,依法確定施工方、監理方;在項目招標階段,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度、工程監理制度、現場會議制度,注重發揮村民在施工中的監督作用,每完成一道工序,都必須村民簽字認可,從而確保了工程質量,為治理后土地順利移交打下了堅實基礎。
資金籌集是保障。為保證治理資金充足,該礦采取多種渠道,多方籌措塌陷地治理資金。一方面企業提前編制專項預算,積極自籌資金,2012年以來,該礦累計自籌資金投入929.661萬元;另一方面利用國家塌陷地治理扶持政策,2015年按照省市發改委的要求,主動編制申報材料,積極爭取到國家發改委專項建設基金862萬元,全部用于了2017年實施的1267.5畝治理項目,大大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兩項合計共投入1791.661萬元。另外,今年7月份魯財綜【2017】52號文下發以來,該礦積極與市縣國土部門對接,及時提交了申報材料和治理承諾書,
由于認識到位、措施有力,該礦塌陷地治理工作得到穩步推進,穩沉治理率和移交率均達到了100%,較好實現了塌陷地治理工作的常態化和正規化。今年11月,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協調小組對濟寧市等六市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情況進行現場專項督查后,有關領導對該礦塌陷地治理的經驗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擬通報表彰在全市推廣。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