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金橋煤礦負責人李祥紅針對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及各單位人員現狀,提出了“十一個不可忽視”,指出了當前現場存在的問題及隱患點,要求各單位根據自身業務分管范圍進行排查并制定相關保障措施,加強管控。金橋煤礦各部門積極行動,認領問題,明確措施,有的放矢,強化整改。
李祥紅結合生產現場及隊伍管理暴露出的問題,綜合提出了“十一個不可忽視”,既有普遍性的“年輕管理人員敢于冒險怎么辦?”、“操作人員簡化程序怎么辦?”,也有季節性的“冬季施工的工程能否保證質量?”,更有針對性的“井口小、罐籠小,上下大件沒有有效空間,有沒有采取防范措施和改進辦法?”等問題。問題提出后,金橋煤礦各單位,帶著問題去反思,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和疏忽之處,關上門反思,打開門整改,匯總上報各單位的查擺情況和整改措施,強化了安全意識,提升了安全系數。
明確責任,分工到人,確保排查不脫節。針對李祥紅提出的“十一個不可忽視”,各單位都對號入座,查找自身工作的缺漏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特別是針對普遍性較強的“操作人員簡化程序怎么辦?”,安全管理科、物管科、綜采工區采煤一隊、綜采工區采煤二隊、綜掘一區、綜掘二區、機運工區、通防工區、皮帶工區等單位都召開了專門反思會,組織年輕管理人員共同學習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剎住大意冒進這股風,強化安全為天大觀念,利用集中學習和班前會學習時間,詳細講解注意事項,以身邊的事故或者視頻為例,推進師帶徒工作的全面開展,抓好傳、幫、帶工作落實,嚴格操作流程及標準化,嚴禁盲目冒險作業。
自我反思,積極探索,研討整改可行性。各單位都根據分工認領責任區,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自我評估,對評估出的能解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不能解決的制定可靠措施,按照計劃進行整改,并匯總上報,群策群力尋找整改的最佳辦法。機電技術科針對“井口小罐籠小”等問題,采取首先執行好現有的上下物料措施,做到上下大件時,有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做好現場盯靠,同時在采購設備簽訂技術協議時明確罐籠尺寸,確保最大不可拆卸件尺寸不超過罐籠要求,在此基礎上,利用本年度井筒裝備改造機會,核實井筒空間,確定罐籠是否有增大的可能性。
建立臺賬,追蹤考核,力求整改持續性。根據李祥紅要求,安全管理科負責對各責任單位隱患整改情況及現場風險點管控情況的跟蹤考核,在單位自查自改的基礎上,加強巡查力度,杜絕整改一陣風,建立長效機制,強化日常管控,確保整改嚴肅認真,落到實處。
“十一個不可忽視”問題的提出及整改,是金橋煤礦進一步夯實安全管理基礎的重要舉措,提升了礦井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全礦各項機制的高效運行,為實現安全年打下了基礎。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