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度工作是煤炭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指揮中心,是聯接生產各環節和各部門的樞紐,是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安全保障。自2017年5月份以來,金橋煤礦調度指揮中心在集團領導和煤礦企業負責人的領導下,全體工作人員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基本實現了調度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規范化和高效化,確保了全礦安全生產信息的全面掌握和正確運作。
要想富、先“修路”
金橋煤礦接管之初,地面線纜凌亂無序、吊掛高低不平,井下弱電線纜走線混亂,多個系統線纜混淆交叉,既造成了視覺污染,又影響了現場標準化水平,還容易出現線纜拉拽、破損,給安全生產造成隱患。該礦調度負責人帶頭整理,從下井口開始,逐段分出各系統線纜,做好標記,按標準懸掛在電纜溝上,并每隔80CM進行捆扎,在主干線上減少接線盒的使用,替換下來的分支線路用于各采掘地點,既實現了各系統線纜獨立吊掛,又提高了現場標準化水平。“我們要做的就是為領導的快速決策提供客觀準確詳實的數據,對各種安全隱患的有效預防和突發事故的處理措施提供切實的保障。線路不通,什么事都辦不成,所以來到之后,‘修路’是當務之急。”該礦調度指揮中心主任張宏凱說到。
修“大腦”、抓核心
結合金橋煤礦接管時調度設備老化、設備容量小、使用電路少、布局不合理等實際,根據企業整改規劃部署,該礦調度指揮中心還對核心機房設備進行統一規劃,對核心機房進行了全面整改,所有設備按系統、類型重新定位,并對線路進行整理,做到整齊劃一。同時對工業環網按系統重新劃分VLAN,達到了單系統、單VLAN,徹底杜絕了多系統共用一個VLAN傳輸而引發部分系統故障導致工業環網癱瘓情況的發生,既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又減少了因系統故障引起的網絡故障率。改造中嚴格遵循“修舊利廢,節支降耗”原則,只要有利用價值的機器絕不花冤枉錢,只要機器能修完可以正常使用的再苦再累也要修好,為企業節省了一大批設備投入資金。
提標準、強硬件
煤礦企業,安全為天。在各級安全生產例會中分析近期幾個煤礦發生的特大事故時發現幾個共同的問題:地面與井下人員的信息溝通不及時;地面人員難以及時動態掌握井下人員的分布及作業情況,進行精確人員定位;查找問題,分析原因,調度指揮中心的工作是重中之重。
接管之初,該礦井下定位識別器布置較少,部分地點不能實時監控掃描,為了更好掌握井下人員動態信息,該礦調度指揮中心重新規劃、優化布局,在采掘工作面、主要聯絡巷、每個巷道重要分支口、重要場所都安裝了定位識別器,總數多達70個,實現了井下人員全覆蓋。同時制定了人員定位緊急情況下的求助呼叫管理規定,為災前應急通知和災后施救搶險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該礦使用的KJ237型礦井人員管理系統,通過在上下井口、井下巷道和重要工作地點設置讀卡分站和動態目標識別器,并為井下作業人員配備標識卡,實現了井下人員的動態信息及動態分布的實時監測。
此外,該礦還對語音廣播系統進行細致優化,通過分區管理、通過撥碼的方式對廣播進行分段式定義,解決了廣播基站故障率高的難題,實現了語音廣播系統零故障。如遇突發情況,現場人員可通過井下任意終端就地喊話、對講,匯報現場情況,地面調度指揮人員可利用本系統以擴音喊話的方式向現場發送指令,為應對緊急突發事件提供快速應急措施,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布“天眼”、控全局
該礦自行購置了光纖熔接機,從學習到使用,從陌生到熟悉,實現了熔接光纜成功率100%。同時,又積極謀劃、共同探討,自主設計了礦區安防網路規劃圖,經過充分準備,全部自行安裝且順利運行,節約成本20余萬元。在洗煤廠建設過程中,調度人員主動參與到線纜設計中,制定電話、網絡、視頻線纜走向設計方案,克服了高空作業、多數地點鋪設線纜環境差的困難,制定安全措施,自主施工鋪設線路,在原煤廠、精煤廠、主選樓各樓層、篩選樓等各重要崗位,增設固定電話13部,實現了集控室對各生產車間的語音全覆蓋,優化了集控指揮能力。同時在集控室、化驗車間、各辦公室開通了網絡功能,優化了辦公環境,僅此一項節省投入2萬元。
目前,該礦調度指揮中心可以監控到車場、上下井口、井下炸藥庫、井下皮帶、裝載硐室、煤倉、主副井絞車房、35KW和6KW變電所等其他生產場所,監控范圍基本做到了礦區“零盲區”。下一步,將把井下四部強力皮帶、洗煤廠、煤倉等整個煤流系統的運轉情況,反映到電子屏幕上,做到自井下到井上,煤炭的采掘、運輸、洗選、售運情況同步展現。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隨著礦井的逐步延伸和煤礦企業的發展壯大,調度工作的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大,需要處理的信息量也將不斷增加,該礦通過一系列建設及改造工作,更加便利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清晰掌握全礦生產動態,有效預防了安全生產的各類隱患的發生,確保全年安全生產目標的順利實現。
■金橋煤礦 王遠 姬竣騰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