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研發綜合實力,盛源公司于2017年10月份成立了“劉金山技術創新工作室”,2020年初又成立了設備事業部,旨在現有技術和產品的基礎上,研發新工藝,提升自動化程度,增加附加值,適時開發新產品,批量生產形成規模,逐步將事業部打造成集設備加工制造與生產體系布局服務為一體的領域內專業化團隊。他們踐行著為企業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三牛”精神,在前進的道路上,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公司轉型發展之路。
勇于擔責 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則是生命。事業部團隊人員開展了對錨索切割自動生產線、托盤送料機、W鋼帶護板生產線和托盤磁力上料機等自動化礦用支護產品生產設備的設計和研發。其中W鋼帶護板生產線和托盤磁力上料機等2臺新設備的研發,獲上級主管部門認可。
在設計錨桿生產線時,由于生產線滾絲系統由接近開關控制錨桿滾絲完成時的退出距離,接近開關占據空間大安放不便且感應不靈敏,易造成錨桿滾絲完成后退出距離不準確情況的發生,使錨桿滾絲端將機油帶進送料架滾輪上,導致后續加工的錨桿桿體上也沾上油污。技術人員通過在滾絲機上加裝對射紅外光柵監測的方式,使錨桿在滾絲退出后立即感應停止后退,并通過撥料機構將錨桿放置在待轉區回收滾絲產生的機油,這樣就能有效避免送料架滾輪上存在油污,保證后面加工的錨桿桿體干凈整潔。
這項技術不僅減少了錨桿桿體上的油污,避免了滾絲機油的浪費,同時也實現了不同長度錨桿的精準定位,提高了錨桿滾絲長度的加工精度,并使錨桿在成品料架上排放更加整齊,該技術配合錨桿設備對外銷售,銷售額達15萬元,諸如此類的設計產品在事業部團隊里還有很多很多。
馬不停蹄不曾休 日夜兼程爭上游
礦用生產設備主要針對外部市場,無論嚴寒酷暑還是節假日,朋友圈里總能看到銷售人員開車馳騁在高速路上的場景。在支護設備市場逐步飽和且更新換代周期長導致市場開拓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優勢,適時開通了“濟礦支護設備研發”微信公眾號,隨時更新內容,做好對外設備宣傳工作,積極主動開拓市場,發展新客戶、鞏固老客戶,并與行業內大型螺母、錨桿鋼、鋼絞線等原材料廠家友好建立聯系,面向全國市場推廣設備。
在研發新產品的同時也在設備外形設計上下工夫,在產品觀感上提高檔次,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還為客戶提供廠房設計、新產品新工藝介紹、內業資料輔助等服務,獲取客戶認可,以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目標,發揮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做好售后服務。
目前,已與淮南礦務局、淮北礦務局、棗礦集團、新汶礦務局、義馬礦務局等20余家大型單位達成合作。
加強理論培訓 積極搭建創新平臺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沒有創新就不會開拓出一片新天地,也就不可能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效益。為更好地完成設備研發工作,他們平時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業務,了解熟悉各種設備設計構造和工作原理,重點掌握機械設備中容易發生故障的部位;日常工作中,注重現場管理,通過對各種運行參數的分析,全面掌握設備運行情況。
積極與科研院校教授團隊建立合作聯系。2020年11月20日,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廣宇帶隊到北京與中國礦業大學何滿潮院士團隊洽談戰略合作事宜;今年5月7日,盛源公司邀請何滿潮院士團隊劉冬橋、夏敏教授到產業園對接新型NPR材料恒阻錨索(桿)創新中心項目落地相關事宜,成立項目專班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速度。“110工法”的應用進一步解決集團公司權屬煤礦企業的很多難題,緩解了企業采掘接續,降低了萬噸煤掘進率,可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技術人員不斷學習同行業技術研發經驗及前沿知識,借鑒高等院校在該領域內的前沿科學、新技術,新方法,促進創新,補短板,將學習成果轉化為促進工作的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工作的動力。期間,積極參加全國各地展會并進行對標學習,汲取領域內精髓,通過理論知識、業務技能學習,拓寬自己視野和知識面,有效解決“知識貧乏”和“本領恐慌”的問題。
他們每天在設備與工具之間穿行,留下勤勞的剪影,身上的油污和油垢也都是對他們勞動贊歌的音符。雖然經常與不會說話的硬機器打交道,可是他們敬業奉獻的“柔情”卻感化了身邊的一切,看著一臺臺設備制作裝車送到客戶那里,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據統計,自成立以來礦用產品公司設備事業部成功銷售44臺設備及部分配件,收入700余萬元,已成為盛源公司又一經濟增長極。
■盛源公司 郝曉霞 袁可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