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團結帶領干部職工在打造千億級集團新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以奮進的姿態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集團公司微信公眾號對干部職工在市國資系統“喜迎二十大 建功十四五”微黨課大賽中的獲獎作品進行展播。今天展播的是一等獎獲獎作品《奮進新征程 致敬勞動者》。
每個時代都有一種先模精神,催人奮進,推動社會向前。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勞模精神。
那么,新時代的勞動模范是怎么成長起來的呢?也許,我們能在我的同事、山東省勞動模范徐繼兵的身上,找到答案。
勞模的心里都有一顆種子,“關鍵時刻看我的”
徐繼兵的父親是一名老礦工,也是一名老黨員,他從小聽著父親講如何在不足一米高的煤層里,跪著挖煤。父親說,“為啥前面的人喊沖,后面的人就會跟上?因為走在最前面的那個,是黨員,他把最苦最累的活留給了自己,所以,關鍵時刻看黨員。”就這樣,一顆紅色的種子埋在了徐繼兵的心里,也成為了他日后的行動指南。
2004年,21歲的徐繼兵踏上了煤礦這片熱土,成為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的一員,在條件最為艱苦的采煤一線,他一干就是18年!
2020年,井下突發機電設備故障,如果不及時處理,將影響生產工作面的推進,更會嚴重威脅職工的生命安全。緊急時刻,現場急需懂機電原理又懂設備維修、懂通風設施性能又熟悉現場的技術多面手。怎么辦!怎么辦?技術大拿徐繼兵當仁不讓,“讓我來!”一句主動請纓之后,就是連續16個小時不懈奮戰。在解決了所有問題后,徐繼兵因為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累倒了,他是倚靠著同事的肩膀,走在下班路上。
勞模的心里都有一種使命,“創新是前進的動力”
正因為徐繼兵從事的專業類型廣泛,經驗豐富,他結合采煤現場實際,提出了安全加績效工資分配模式,累計增產近90萬噸。他還解決了端頭“最后一公里”放煤問題,多回收資源30萬噸,累計創效5000萬元。
勞模的心里都有一份愧疚,“陪伴和照顧家人的時間總是太少!”和很多醉心于工作的勞模一樣,徐繼兵對家人也是有一份愧疚的。他曾跟同事說,“現場需要我們時,我一定在,但家人需要時,我就不一定了......家里人最懂我,只有我笑著,她們的這份付出才值得。”我想此時的愛和愧疚,都融化成徐繼兵臉上難得陪伴時的幸福笑容。
這就是我的同事徐繼兵的故事。認識他10多年了,我依然講不出他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認為,幾十年如一日在“苦臟累險”處忠于職守、甘于奉獻的勞動者,就是平凡而偉大的!
正是因為有很多“徐繼兵式”的新時代勞模,如今的濟寧能源已由一個年產30萬噸的地方礦井發展成綜合性的大型能源集團,為國企提速,為國資賦能,為國民創利貢獻企業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更要弘揚勞模精神,在開創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的征程中,以“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工作標準,不斷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運河煤礦 沙誠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