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一座不沿邊、不靠海的制造業大市,水運作為一種綠色低碳運輸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作為剛剛成立的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旗下中交潤楊(山東)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一年時間內是如何完成3萬集裝箱標箱運輸量的呢?
內河集裝箱貨運從無到有
近幾年,隨著濟寧能源港航集團的成立,濟寧市港口碼頭布局不斷完善、航道建設迭代升級,集裝箱貨運實現了從無到有,助推濟寧市內貿外貿經濟快速發展,一艘艘運載船舶,揚帆遠航,實現通江達海。
“濟寧市的集裝箱業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濟寧能源中交潤楊董事長張強說,十幾年前,我們找個合適的地方,夯幾個樁,搭幾個架子就成了一個碼頭,發展到現在濟寧能源打造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對整個內河航運發展來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以前,我們只是裝一些煤炭、焦炭,現在我們借助濟寧得天獨厚的區位地理優勢,以濟寧為中心業務覆蓋半徑達200公里:聊城、邯鄲、安陽、濮陽、鶴壁、新鄉、鄭州、商丘、徐州、棗莊、臨沂、泰安、濱州、德州等地,借助濟寧能源港航優勢實現從廠家到終端、港到港、港到門、門到門服務。
為做好做優集裝箱運輸服務,中交潤楊公司則會安排專人全程負責,實時推送貨物在途狀況、在途地點、預計到達時間等提醒注意事項,只需一個電話即有專人上門全程服務;以濟寧港為基地,依托瓦日鐵路、新菏兗日線進行鐵路、公路、水路互通,積極推進“公鐵水”多式聯運業務,把運河、長江沿岸擁有鐵路專用線接入的港口聯系起來,承接西北地區的煤炭、礦粉、鋁錠等貨物。山東地區的貨物經水路到達長江沿岸和長三角等,反之亦然。濟寧能源中交潤楊公司利用“濟寧港航”自備箱優勢,進一步開拓貨源,優化多式聯運路徑,降低物流成本,增強競爭力。
爭做集裝箱運輸航線開拓者
“發展集裝箱物流運輸,既是國家政策要求,也是市場發展需要。濟寧有資源、有腹地,發展前景好,雖然現在處于市場培育期,但是我們有足夠信心把市場做起來。”中交潤楊總經理楊勇表示,在濟寧市委市政府發展內河集裝箱的政策支持下,近兩年集裝箱業務量同比大幅增長,今年二、三季度增量更加明顯,同比去年我們的箱量基本上翻倍,今年預計做到3.3萬標箱。
中交潤楊公司從一周一班濟寧-如皋航線到現在內外貿航線新開通內外貿航線10條,同徐州港、宿遷港、太倉港等13家集裝箱港口簽訂了合作協議;同太陽紙業、華勤集團等本地企業開展集裝箱運輸業務。目前已擁有50條貨船滿足集裝箱運輸條件,為客戶提供糧食、礦砂、煤炭、化肥、鋼材、木材、農產品等江河海船舶運輸服務,煤炭、焦炭月平均發運量約100-110萬噸,形成了西接晉陜蒙、中連魯西南、南通蘇浙皖的通江達海大格局。
港產融合之路越走越寬廣
山東支持濟寧發展內河航運,同時推動魯南經濟圈轉型跨越,培育魯南物流能源廊帶。內在優勢、外在機遇同頻推動,濟寧構建起“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育港”的港產融合發展新格局,著力打造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先行區、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示范區。
“舒舒服服干不成事、更干不好事,領導干部必須帶頭親力親為、帶頭用心較真、帶頭把謀發展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干。”濟寧能源物貿事業部總經理榮強說到。今年下半年,為圓滿完成今明兩年集裝箱合作量,榮強和中交潤楊公司總經理楊勇、副總經理楊永高沿運河南下,18天時間內走訪了20家企業,行程5000公里打通了江浙滬運輸最后一公里。榮強表示,為客戶群體提供“多式聯運前置倉”服務,滿足當地萬噸需求量,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提供周到及時的“港到門”服務,大大縮短了貨物發運的周期,提升了物流中轉效率,也為南方產品打開北部市場提供物流運輸,真正實現了持續化的“鐘擺式”物流運輸服務模式。
濟寧能源志在引領大運河綠色智慧港航物流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綠色航運,提倡低碳環保,大力推廣新能源船舶,組建了省內第一支LNG船隊,建設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一期可形成年建造千噸級運河船舶300艘、修理改裝100艘的生產能力,打造京杭大運河上清潔運輸的風向標;推廣船舶電動化,不斷壯大新能源產業新業態,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物貿事業部促進大物貿發展平臺建設,提供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等金融服務;曙岳園區傾力打造高端港航物流裝備制造基地,與梁山港遙相呼應,依托京杭大運河和瓦日鐵路的獨特優勢,承接港航業務在物流裝備環節的戰略需求,形成臨港產業布局;中交潤楊積極響應《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使命,全力向“大特新集”轉變。
濟寧能源主動轉型,以城市為經濟載體,不斷提升城市商貿交易、金融信息等城市服務功能,加快“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為濟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文/圖丨單鵬(中交潤楊公司)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