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皮帶巷發現廢舊錨桿未回收、檢修班斷層放炮后未將前溜矸石清理干凈,相關責任人將被嚴格績效考核,頂格處罰。”這是義橋煤礦綜采一區微信工作群材料浪費現象“亮相欄”中公布的信息。
一個牛奶盒子、兩個皮帶扣、三個錨桿、幾塊矸石,為什么處罰得這么厲害?“省下的就是凈賺的,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收入。要堅持在生產管理上‘精耕細作’,在安全管理上‘精益求精’,在成本管理上‘精打細算’,嚴格控制各類支出,抓好材料成本過程管控,向‘開源’和‘降本’要效益。”綜采一區區長趙洪強說,該工區堅持彎變直、長變短、壞變好、舊變新、大變小的“五變”原則,將有價值的配件進行修復再利用,有效降低了各類材料費用支出。
在綜采一區材料庫,職工呂中華正在用井下回收上來的舊皮帶制作皮帶清掃器,回收的Φ108供風管卡蘭和皮帶托輥也被做成了皮帶防跑偏導向輪,用廢舊皮帶H架加工物料碼放架15個,節省材料費3000余元。像這樣的廢舊物品加工配件已經占了日常加工件的一半以上。同時工區采取獎懲并用的管理辦法,鼓勵職工積極革新創效,檢修班職工仲紅光將報廢的兩部風鉆修復再利用,工區給予獎勵500元。
對于小配件、螺栓、錨桿帽等容易丟棄的物件,工區建立跟班副區長監督、驗收員考核、班組長落實、職工撿收的獎勵機制。完善材料消耗臺帳,健全管理制度,職工升井后將當班材料使用情況記錄在案,工區不定期組織材料分析,找出材料消耗過量的根本原因,制定合理的整改措施,堵塞消耗漏洞。在生產過程中,采煤機割煤后及時拉架護頂,加強頂板有效支護,減少煤壁片幫,工區每月使用的金屬網面積節省100多平方米。
文/圖丨馬良 湯楠楠(義橋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