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近年來,圓中園公司堅持以“黨建+創新”為工作模式,牢固樹立“內強管理、外樹品牌、用心服務和創新驅動”的工作思路,促進物業服務全面提升、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助力公司向智慧型“新物業”華麗蝶變。
歷經提質提標,圓中園物業新品牌初見成效,著力強化標桿意識,以紅色卓越物業新品牌打造為牽引,聚焦“1+1+3”模式,實行黨支部書記掛帥,抓管理、強技術、重服務,物業整體工作呈現出“管理增優、發展增速、效益增高”的良好局面。
黨支部書記掛帥解難題,助推“黨建+業務”深度融合
“紅色”是國有企業的底色。作為國有企業,圓中園聚焦“紅色”物業這一工作重點,彰顯“紅”的特色,體現“治”的成效。
圓中園建立了黨支部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黨建力量嵌入物業服務一線,打造紅色卓越物業新品牌”,實行黨支部書記掛帥,著力破解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這是圓中園強化“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的先招。
發揮黨管人才優勢是激發內部動能新的著力點。“今年4月,公司重新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整合資源、 優化人員配置,確保公司管理高效運行。”圓中園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朱亞梅表示,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物業管理隊伍,圓中園采用“項目負責人勝任力評價”方式,留用一批、退出一批、選拔一批。并通過采取雙向培養的方式,將物業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確保“紅色物業”隊伍“一池活水”。
有了“一池活水”紅色隊伍,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亦是重點。“聚焦人才培養,公司立足‘崗位技能提升、現場標準化提升、物業服務協同、打造明廚亮灶餐廳’為內容,多形式促進綜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朱亞梅介紹,圓中園培訓堅持全員參與和按需培訓的原則,強化培訓需求導向,把提升管理人員管理能力和基層人員的業務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物業項目部專業能力薄弱,業務技能缺乏的實際問題。
在具體操作上,則通過理論授課與現場實操相結合、業務骨干帶動與專業講師培訓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交流方式,綜合提升項目部各崗位人員的物業服務水平。同時,以項目部為單位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從經營項目協同、人員交流協同、管理亮點協同、技術創新協同、器具設施協同五個方面發揮項目部特色優勢,使各項目部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升。進而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為創建圓中園紅色卓越物業新品牌提供保障。
立足實際求革新,智能化服務成破解之法
紅色物業,核心是黨建引領,落腳點是物業服務。“智能+服務”即是圓中園站在打造物業品牌新起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破解之法。
“有了24小時無人便利店,買東西太方便了。”近日,圓中園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在梁山港物業項目部開放,梁山港職工王光正愉快的選購著商品。他稱,24小時便利店不僅能用微信、支付寶付款,還能用餐廳飯卡,真的是既方便又貼心。
而這種智能化的暖心服務,即是圓中園推出的智慧物業一卡通服務。濟寧能源職工僅憑一卡,即可實現所有項目部就餐互通,亦可做到在圓中園生活超市暢享購物。
同時,為構建“智慧食堂”,圓中園還在權屬企業25個食堂實行了“一臉通刷”的“物業數字化改革”,每次支付僅需0.3秒,真正讓職工感受到智能化所帶來的優質購物體驗。
“堅持黨建引領‘小食堂’服務基層‘大民生’理念。”朱亞梅稱,圓中園采用“互聯網+服務”,讓職工全程享受“信息可查、數據可看、無感支付”的高科技體驗感便捷服務,累計實現職工15000人可以跨企業就餐,自助刷臉結算準確率達到100%,打餐用時減少約50%,智能結算系統有效解決了食堂傳統結算方式存在的速度慢、誤差較多等問題。
不僅如此,為外樹品牌,突出示范效果,圓中園物業項目部采用酒店化管理理念和文化,推進實施了“4D”管理“明廚亮灶”“無菌廚房”等系列措施,通過標準化和品牌建設帶動物業服務提升,如今各項工作均已初見成效。
截至目前,圓中園共接管了25個物業項目。其中第一個外部物業項目——山重建機餐飲項目,已于5月21日正式運營,民生銀行濟寧分行餐廳項目已于10月1日正式進駐。梁山港項目部餐廳更是通過驗收,榮獲“健康餐廳”稱號。
“我們將不斷優化項目接管流程和運作模式,完善規范、高效的服務和管控體系,為開拓外部市場奠定基礎。”朱亞梅表示,圓中園將以打造紅色卓越物業新品牌為契機,以創優提升服務品質為抓手,以標準化服務引領物業服務奔向新高度,趟出一條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的新路子,讓“紅色物業”道路越走越寬廣,品牌越擦越亮。
文/圖丨 殷磊 賈艷(圓中園公司)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