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捫心六問”大討論活動的開展和個人反思,我認為在我們工作中,確有同志在干工作、抓落實時,看不到全局、想不到長遠。
我們已經在“千億級集團”打造的征程上闊步前行,可還有些同志,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破除“井筒思維、裝卸思維、作坊思維”,還企圖用手里的“槳”驅動“航母”,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實則是只喊口號“唱空城”,工作上得過且過,滿足于開會了事,貫徹落實沒有下文,總是“拿著舊船票,登上舊客船”,一直重復昨天的故事。實踐證明,若缺乏跨越“此山中”、登臨“最高層”的意識與胸襟,終將被時代和企業所淘汰。
集團公司憑借2022年576億元年營業收入的業績,首次登榜中國企業500強,位列第398位,各項經營指標刷新歷史最好水平。在這個不可阻擋的發展洪流中,更需要在前行的道路上有大的格局和方法,堅持穩中求進,求真務實,埋頭苦干,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以堅強有力的高質量保障推動“航母”激揚前行。
以寬廣的思維“想事”。登高才能望遠,開拓的思路是企業永續前行的保障。目前,我們要聚焦“現代港航物流戰略”要求,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使命,大力發展港航物流經濟,以港口貿易業為龍頭,帶動運輸、倉儲、信息、金融發展,助推由裝卸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的轉型。
太平港地處鄒城西部,競爭相對較小,發展潛力較大,尤其是我們集裝箱泊位運行以后,填補了魯南地區不能接卸集裝箱的歷史,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機遇,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也為我們港口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今后我們要把太平港做成貿易港、金融港,我們要打造物貿引領、產業融合的典范,將太平港建設成為臨港物流產業園,發展園區經濟,與新能船業深度合作、融合,打造成為前港后廠模式,聚集力量再通過市場手段及政府行為整合或收購周邊港口,強化定價的“話語權”。
以正確的價值觀“謀事”。無論人生目標是什么,首先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也是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讓職工更幸福,讓社會發展環境更好。這期間,需要志同道合的同志攜手共進,所以“價值觀”是企業精神的靈魂,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員工行為的“根”,是熱愛與執著,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即要求對待自己正在從事的職業心存崇敬,把精力最佳的時段全部用在工作上。5月23日,太平港單日完成貨物吞吐量5.32萬噸,一舉創下建港以來單日吞吐量、單機作業效率、集疏港車次、發運船舶艘次、集港量和疏港量六項新紀錄,就體現了我們團隊“敬業奉獻”的價值觀。一個企業將事業做起來,最關鍵的還是“人才為本”,也是董事長常講的“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一起奔”,“不爭第一就是混”。在“三爭”精神鼓舞下,我們不僅需要一群立足崗位干事的人,一群敬業樂業的員工,更需要在發展中凝聚一批忠實度高、粘合度高的優質客戶,大家心往一處去,智往一處謀,力往一處使。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心存敬畏,才能熱愛工作;而只有熱愛工作,才能專心致志,傾情投入,走向成功。
以務實的奮斗作風“干事”。腳踏實地,是攀登上山的必經階段。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我們既要善于觀大勢、謀大事,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又要善于接地氣、察實情,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在“此山中”還是在“最高層”,體現的是站位高度和認知角度,檢驗的是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太平港對于完成集團既定的目標任務信心十足,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對照企業自我加壓的生產經營任務目標,還有很多欠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講客觀就是對抗命令,找理由就是逃避責任,講條件就是缺乏能力。成功不在別處,而在于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所有收獲的背后,都是堆積的堅持;所有人前的風光,都是堅守的信念。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也沒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成績,都是努力奮斗后的水到渠成。
高薪,只因付出超乎常人的“高辛”。想要薪酬拿得多,不僅要高質量地完成分內工作,還要能完成別人干不了、不想干、不愿干的工作。你要努力證明,你的存在對企業很重要。“優質優酬”、“優績優酬”是我們目前執行的工資績效分配機制,打破平均主義,提高獎勵性工資在總量中的占比,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核定時向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質量突出的崗位、個人傾斜,職工工資收入與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收入能增能減,大家爭先進位的意識強得以加強,主動作為的活力也會最大限度的得以激發。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終究會贏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以過硬的本領素質“成事”。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生產成本、經營成本大幅提高,已經是面臨的實際問題。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有沒有擔當,最能檢驗領導干部的政治操守、政治品格、政治能力。
有想干事的自覺,更需要“干成事”的本事,孫悟空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在實際工作中要在“五力”上下功夫:一是學習力,目前港口人員學歷層次、技能水平較低,人員緊缺的實際,要堅持常態化的學習,針對崗位應知應會、專業技能、管理能力等,突出學以致用,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站位、凝共識、強本領、謀發展、解難題、明方向、找差距、提措施、抓落實的實際效能;二是領悟力,準確領會各項工作規劃部署的行動主旨、理念思想、落實要求、實現目標、發展方向等,做到領會不偏差、落實不走樣,多研究謀事干事、少琢磨人事閑事,多一些擔當作為、少一些牢騷發泄,多一些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少一些功利心計較心嫉妒心;三是自醒力。依托“五大會戰”活動的開展,堅持利用自我反思、批評和自我批評等手段,立足崗位深入思考所做各項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如何改進、完善、解決更多問題和缺陷,從全過程中分析本質原因,總結分享經驗,觸類旁通在各項工作中靈活應用;四是執行力。執行力的好壞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高下,更重要的是對待完成工作的態度,要養成追求“更好”的習慣,凡事絕不湊合,做好小事、管好細節,從點滴做起、從當下做起,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沓的習慣,培養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效率意識,以高效的執行力創造更多的太平港奇跡、更快的太平港速度、更高的太平港成就,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五是創新力。一切創新,都是從解決一個“麻煩”開始的,增強創新力,實際上就是增強破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工作中圍繞管理提升、標準化建設、節支降耗、智能化提升等,開展“技能創新”、“小改小革”等行之有效的活動。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生逢偉大時代,肩負偉大使命,“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讓我們站在新起點、瞄準新目標、擔當新作為,以務實高效的工作態勢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團結的干事氛圍和良好的經營業績,驅動濟寧能源這艘“航母”,踏浪而行卷千瀾,共創盛世太平。
文丨劉大領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