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煤流運輸工作已成為礦井安全生產和運營管理的核心環節,直接關系到礦井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那么,如何把握這支礦井生產的“大動脈”?
在濟寧能源霄云煤礦的煤流現場,該礦以創新驅動、智能引領為指引,采用智能裝備、先進技術,多措并舉提高了礦井主煤流運輸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打造了“安全、高效、少人”的煤流運輸系統。
“永磁改造”實現動能轉換
隨著膠帶上山二部皮帶完成永磁同步變頻一體機的改造,該礦8部主運皮帶的動能轉換已全部完成,改造后,徹底淘汰了老式的“減速機+電機+軟啟動”的控制方式,改為“變頻器+永磁驅動系統”。經測算,改造后的傳動方式啟動力矩為原來的3-4倍,用電量較原來節省約15%,每年可累計節約各項費用約240萬元,其中節約電費120萬元。
“新驅動系統不僅省去了減速機這一中間環節,在性能上與傳統傳動相比具有高效、節能、低噪音、輸出轉矩大、啟動平穩等優點。對膠帶的保護作用非常明顯,有效增加了膠帶和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該礦皮帶工區區長甄成科說。
此外,為解決皮帶跑偏、低速運轉、雜物磨損等煤流運輸面臨的現實難題,該礦攜手華夏天信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皮帶煤流智能調速系統,進行智能操控,此系統具備煤流量監測、順煤流啟動和自動變頻調速功能,能夠根據煤流量大小自動控制帶速,從而達到皮帶“多煤快跑、少煤慢跑”的運行狀態,實現煤流平衡、安全環保、節能降耗。
“智能感知”實現煤流安全
“皮帶上出現大塊煤、大矸石和異物往往都是靠崗位工肉眼觀察,再進行停機清理,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以及人員設備安全。”該礦機電技術科科長孫恒升說。
為解決這一難題,該礦引進視頻AI識別與電子預警系統,通用數字攝像儀、AI智能攝像儀、控制主機、智能分析裝置、遠程控制設備等組成一個智能化、多功能、全天候的動態視頻智能識別系統,對皮帶機運輸物料進行掃描,分析視頻信息,對大塊煤、水煤、錨桿等雜物進行辨識,聯動控制皮帶開停,提高安全保障。
“該系統可識別皮帶上的大塊煤、水煤并進行報警,必要時可自動緊急停車,實現對生產關聯機電設備的自動保護停機、智能調速控制等,達到安全、節能的目標。”集控女工劉海成說。
下一步,霄云煤礦將繼續采用科技化手段,不斷加快煤流運輸系統升級,提升礦井安全保障能力,同時加裝智能巡檢設備設施,實現遠程集控、無人值守,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系數,全力打造井下煤流系統的“高速路”。
文丨李平洋 圖丨張昕澤(霄云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