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夏日的晚上,我和父親在村后面的打谷場上乘涼。
我躺在一張用蘆葦編成的涼席上,仰頭望著滿天的星斗,口中哼起了剛剛學會的一首童謠:“勺子星,把子星,牽牛郎,轱轆星,誰能一氣說七遍,到老不腰痛。”至于這首歌到底是什么意思?現在想來可能是測試肺活量的吧?反正至今我仍是一頭霧水。
父親就坐在我旁邊,他一面給我扇風,一面抬頭望著天空,問道:“哪個是勺子星啊?”我回答:“不知道。”父親又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啊?”我又答:“太多了,數不清。”父親說:“想知道星星叫什么啊,就要學天文,想知道星星有多少顆呀,就要學數學。”父親說:“你猜個謎語吧,猜完了我教你打算盤的歌訣。”我連連拍手叫好!
“一座城兒長長方方,里面的魚兒嗚嗚泱泱(嗚嗚泱泱是湖區方言,形容魚兒很多,擠著叫著游著的情形)”。我高興地大叫:“是算盤!”這個謎語姐姐前幾日剛剛教過我,所以我知道謎底。
父親說,學數學,學加減乘除運算,最快的方法是珠算(那時還沒有計算器)。于是父親從加法歌訣開始教我。于是父親教一句我學一句: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一直說到一去九進一……父親要我背得滾瓜爛熟,做到張口就來,抬手就打。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我終于掌握了打算盤的基本要領。
父教子學,薪火相傳。也許現在這種情景比比皆是,但在那個時候,沒有人重視孩子的學習,在農村更是如此,所以這個夜晚在我記憶中非常地深刻,至今難以忘懷。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剛上小學一年級。父親是家鄉出名的珠算能手,雙手能同時打兩只算盤,不論加減還是乘除,左右開弓,噼里啪啦,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珠落結果出,只打一遍就能準確地出來結果。這種打法被會計們稱為“雙龍戲珠”!父親在同行里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父親還有一個本領,就是無論什么奇形怪狀的土地,對于從未學過幾何的他來說,都能準確的計算出面積來。鄰里們的宅基地、自留地有了糾紛都請父親測量、評理。由于父親忠厚誠實,辦事公道,樂于助人,因此很受家鄉人的尊敬。現在我們偶爾回一趟老家,很多人不認識我們了,但只要報出我父親的名諱,年齡稍大些的鄉親們對我們都格外的熱情,夸贊我父親是一個好人。
比如說,在父親病危的時候,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帶著兒孫隔河渡水的從微山島趕來探望。父親已經不認識他了,他說五七年鬧水災時,如果不是我父親幫了他家一些糧食,一家人會餓死的,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對方對父親千恩萬謝,唏噓再三。直到他自報家門,我父親才記起當年有這么一回事……
還有逢年過節時,父親早早的就備好筆墨紙張,義務為鄉親們書寫春聯,有的人帶來的紅紙不夠就用我們家的,每當鄉親捧著散發著墨香的對聯興高采烈感謝而去的時候,此時父親也是最開心的。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個夜晚呀,滿滿的親情,滿滿的溫馨。如今哪里還能找到這樣的夜晚呢?每次我回老家都要到原來的地方站一站,看一看,心里卻是無比的酸楚:打谷場沒有了,夜晚也看不到天空密如小米飯的星辰了,而我的父親也離世多年了。父親手書的家訓“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條幅還端正的掛在老家的堂屋里,我們永遠銘刻在心中,永世不忘。
文丨殷允劍(融匯物產)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